| 大葉大學環安系2025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獲3金4銀1銅 |
大葉大學環安系再創佳績
2025 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勇奪3金4銀1銅
大葉大學環境與工程安全學系再傳捷報!2025 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與來自13國、超過386件參賽作品共同參與評比,勇奪3金4銀1銅,將於11月20日前往台北領獎。
環安系今年的國際發明作品以人工智慧、智慧醫療與環境科技等議題為主,符合產業趨勢與社會需求,成果獲得評審肯定。金牌作品包含:「AI音樂辨識輔助系統:早期癡呆症的早期檢測與改善」、「村里/社區事件應變指揮系統設計」、「提升氧化物電極耐用性穩定性之前處理方法」;銀牌作品分別為:「AI智慧化違建偵測與查報系統」、「AI復健護理系統」、「AI智慧血管偵測系統」、「再生吸附劑的綠色脫附技術」;銅牌作品為「AI緊急護理活動系統」。
陳宜清教授指導博士生蕭于庭、林冠宇,抱回1金3銀1銅,金牌作品「AI音樂辨識輔助系統:早期失智症的早期檢測與改善」由陳宜清教授、蕭于庭同學與員榮醫院葉宗勳醫師、彰化縣鴻韻音樂魔力表演協會理事長劉淑宜共同研發,以音樂療法結合人工智慧,讓長者與患者能輕鬆體驗虛擬樂器演奏,透過個人化音樂刺激活化神經通路,並加入心率、情緒等生理監測,系統可動態調整音樂內容並追蹤患者狀況。
陳宜清教授、林冠宇同學發明的銀牌作品「AI智慧化違建偵測與查報系統」,起因於博士生林冠宇在台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服務,希望透過AI輔助讓違建處理作業升級,從過去的有人檢舉才查,轉為主動偵測,發明結合衛星影像、時序圖資比對、Google街景與AI深度學習模型,能自動分析違建可能性、核對建照資料並生成違建區域圖。
陳宜清教授、蕭于庭同與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蘇韻如護理師的另一件銀牌作品「AI智慧血管偵測系統」,透過紅外線影像與AI辨識分析血管深度、直徑與方向,能即時提供最佳穿刺點建議並具安全警報機制,降低重複穿刺風險,並提升臨床護理效率。
陳宜清教授、蕭于庭同學與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李文鴻護理師的銅牌作品「AI緊急護理活動系統」則將傳統急救墊升級為智慧急救平台,整合生命徵象監測、語音急救指引、GPS定位及自動求援功能,並具備災害情況下仍能運作的自供電設計,可廣泛應用於地震、車禍與突發醫療事件,提升緊急救援的即時性與準確性。
大葉大學環安系陳宜清教授(右)、博士生蕭于庭(中)的金牌發明,與彰化縣鴻韻音樂魔力表演協會理事長劉淑宜(左)共同研發
環安系主任周中祺與博士生蔡慕凡以「村里/社區事件應變指揮系統設計」榮獲金牌,該系統提供統一架構與語言,強化村里在多類災害中的反應能力,透過模組化、樹狀階層指揮結構與彈性人力配置,使社區在資源有限下仍能有效進行緊急事件處置,具高度實務應用價值。
大葉大學環安系周中祺主任(左)與博士生蔡慕凡(右)的發明獲得金牌
沈善鎰助理教授實驗室團隊的兩項作品同樣表現亮眼,沈善鎰老師指導陳柏睿發明的「提升氧化物電極耐用性穩定性之前處理方法」奪金,透過製程改善來提升材料效益;沈善鎰老師指導彭堃瑚研發的「再生吸附劑的綠色脫附技術」獲得銀牌,提供環境友善的作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