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媒體名人黃國倫鼓勵大葉大學同學勇於夢想和冒險



大葉大學名人系列講座  黃國倫鼓勵同學勇於夢想和冒險
同學深受啟發  提問時間大膽要求上台唱歌  並要國倫老師伴奏

    大葉大學舉辦名人系列講座,邀請演藝界知名藝人暢談成功經驗與人生智慧,日前黃國倫以「讓成功追隨你」為題,結合音樂表演和演說,分享作品的同時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帶給現場同學許多啟示。會後提問時間,一位靦腆的女同學深受國倫老師「勇敢冒險」的啟發,更大膽提出「我想上台唱歌,老師可以幫忙伴奏嗎」的要求,為演講再掀高潮。

「現場有沒有海選被我淘汰的同學?」、「超級偶像大葉隊最後一個被淘汰的是誰?誰把他淘汰的?」演講一開始,黃國倫就拋出問題與同學互動,甚至自嘲「其實我今天不是來演講的,我是來跟被我淘汰的同學賠罪的」,幽默的開場方式瞬間炒熱現場氣氛。

黃國倫引用知名企業執行長受訪所言:「人最大的冒險就是不敢去冒險,放棄去嘗試」,鼓勵同學勇敢冒險,不要放棄。他指出,人生就是做了很多準備,卻不一定會如你預期,雖然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安全的過一生,將會讓你錯過生命的美好,以及自己的無限可能。他還說:「害怕是人類最大的天敵,恐懼是人類最大的弱點。」我們常常因為害怕,不敢跨越,也就不敢冒險,唯有克服恐懼,我們才能成為無懼的勇者。
黃國倫表示,當你對自己的夢想說「我願意」,夢想就被點燃了

他回憶說,國中時喜歡貓王,喜歡唱歌,但不曾夢想過自己會變成音樂人、綜藝人。國中時期,他有過在全班面前唱歌,以及在全校面前唱歌的機會,他把握機會勇敢嘗試,這2次經驗是他的表演初體驗,也為他埋下音樂的種子。高中時,不會彈吉他的他報名參選吉他社,經過一個禮拜苦練,不但學會吉他,更順利當選社長。他強調,這些中學經歷,都是他能克服恐懼的導因,不斷為自己冒險。

大學時期,與社團的女同學談戀愛,女友卻在他當兵3個月時兵變,讓身在軍中的他感到十分痛苦,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然而,當他真的拿起菜刀那一刻,卻發現自己手上的是一把嚴重生鏽的菜刀,根本無法自殺,繼而念頭一轉,決心以吃素與禁慾來讓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吃素半年後,有一天朋友找他去啤酒屋,朋友對他吃素的行徑大感不解,不禁質疑「這樣你快樂嗎?」一個簡單的問句促使黃國倫反思自己為什麼不快樂,他才體認到,自己活得不像自己,所以過得不快樂也無法從失戀的情傷中走出。如今回顧這段往事,他認為,失敗或者吃苦都是生命中最好的養分,愛情的甜美與失戀的苦痛,也讓他創作出知名歌曲「眼淚」。

黃國倫蒞臨大葉大學演講,以「讓成功追隨你」為題,結合音樂表演和演說,分享作品同時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

退伍後他原先在知名飲料公司上班,上班一段時間後,心中仍對音樂充滿熱情的他,毅然決然辭職,投入音樂創作。他租了一間小房間,每天寫歌,送音樂給各唱片公司聽,一天一天的退稿,讓信心滿滿的他逐漸失去信心,也讓他驚覺自己過去太驕傲了。到了第4年,他得到為王靖雯寫一首歌的機會,他感謝當年信基督的母親牽手為他禱告,讓上帝的暖流流過他的身體,幫助他走出情傷。他感謝上帝給他辭職追求夢想的力量,他想寫一首獻給上帝的歌,於是向上帝祈求靈感,因而創作出暢銷歌曲「我願意」。

黃國倫表示,很多人以為「我願意」是一夜完成的作品,其實這是他耕耘4年的成果。「我願意」其實象徵著人生的開始,當你對人生的另一半說出「我願意」,代表著你們即將展開兩人生活的新階段。此外,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夢想,直到有一天,你對自己的夢想說「我願意」,夢想就被點燃了。

會後開放現場提問,起初同學都很害羞,黃國倫不斷以「勇敢冒險」鼓舞同學發問,並承諾「什麼問題都可以問」,原先沉默的歐洲語文學系卓庭玉同學,勇敢的說:「我沒有問題要問,可是我想上台唱歌,老師可以幫忙伴奏嗎?」黃國倫大方的邀請同學上台,同學演唱了「我願意」,演講也在歌聲中圓滿落幕。黃國倫表示,他的演講能讓靦腆的同學願意勇敢冒險,作出新的嘗試,他感到不虛此行,也期待同學們能透過冒險與嘗試,貼近自己的夢想。

學生會活動部部長阮柏騰指出,聽完演講,他覺得對自己更了解,也更有信心了。國倫老師以互動的方式傳達想法與音樂,生動且振奮人心,同時讓他感受到,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音樂來抒發的。

歐洲語文學系卓庭玉同學,深受國倫老師「勇敢冒險」的啟發,
大膽提出「我想上台唱歌,老師可以幫忙伴奏嗎」的要求,上台演唱「我願意」

連續2天都前來參加演說活動的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郭鴻慶同學則說,演講的內容很豐富,不只有精采的故事,更有獨特的觀點,2天的演講者都提出「不要放棄」、「勇敢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信念,帶給他許多啟發。

此次系列演講由學務處課外活動組指導,學生會承辦,學生會會長柳亭 表示,此次共安排了五場演講,分別邀請到曲家瑞、黃國倫、寇乃馨、許效舜、宋少卿,針對「勇敢做自己,創意過生活」、「讓成功追隨你」、「溝通技巧」、「演藝圈的成長與歷程」和「表演藝術」議題進行分享,目的是希望名人的成功經驗能帶給大家豐富的人生哲學。

大葉大學名聲遠揚國際,視傳系何珮琪主任接受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暨南洋商報專訪




大葉大學視傳系應屆畢業生以設計作品「視界交互」與「七原罪(SALIGIA)」,一舉囊括兩項2011年度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系主任何珮琪日前陪同學生前往德國柏林接受頒獎,回程過境馬來西亞,在當地先後接受主流媒體星洲日報與南洋商報之專訪,該報並於10月17日刊出採訪內容,對於大葉大學之得獎事由與學校背景皆有詳盡報導,大葉大學揚名海外事蹟於此再添一樁。(相關新聞報導連結)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大葉影音新聞---大葉大學2011電動車研發成果獲多項技術專利,專家業者紛予肯定




大葉大學電動自行車/機車研發成果榮獲多項專利
原創設計及專利技術成果發表會  廠商熱烈參與

    大葉大學載具研發設計領域一直頗具盛名,2009年榮獲經濟部選定執行三年期的「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動員校內橫跨工學與設計兩大專業領域的12位菁英級教授參與研發工作。在研發團隊的努力下,該計畫發展出許多創新技術同時取得多項專利為業界提供技術移轉的新商機。日前大葉大學在產學大樓舉辦成果發表會,展示「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模組多樣化電動自行車計畫」兩項計畫的相關成果,總計發表21件專利技術。(相關新聞閱覽連結)

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讓東西方工藝美學交鋒相映



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以茶葉文化為主軸
舉辦「設計與文化美學的邂逅」設計營  東西方工藝美學交鋒

    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現正於台北盛大舉行,此次展覽不僅是全球首次跨領域的設計展,更邀請了台灣30個設計系所,以30個設計主題於1017開始同步展開「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學生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設計大獎的大葉大學,也是「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的主辦單位之一,工業設計學系以茶葉文化為營隊主軸,引導學員們體驗「設計與文化美學的邂逅」。

大葉大學工業設計學系以茶葉文化為營隊主軸,引導學員們體驗「設計與文化美學的邂逅」
(左一為工設系德國籍主任Johann Geiger   約翰 蓋格先生)

大葉大學特別邀請到德國設計師Isabell Anhalt(伊莎貝爾.安哈德)擔任營隊總指導,並安排知名茶藝家沈甫翰講授茶藝,陶藝大師蔡榮祐的媳婦張翎哲也為學員們介紹茶席設計。此外,除了演講與分組討論,也帶學員們走訪南投的手工藝博物館,期能透過地方工藝美學與茶葉文化的結合,傳統工藝技術與現代設計美學的交鋒,激發出更多更新的創意。

活動第1天,德國設計師Isabell Anhalt為大家簡介西方的茶葉歷史。她指出,茶葉初由東方傳到西方時,並不是飲料,而是被當成藥,因此價錢非常高,只在貴族間流傳。直到咖啡屋、沙龍的出現,茶葉才漸漸傳到知識分子間,接著連婦女等也開始飲茶了,茶葉成為西方普遍的飲品。

大葉大學特別邀請到德國設計師Isabell Anhalt(左一)擔任營隊總指導,Isabell Anhalt為大家簡介西方的茶葉歷史。

Isabell Anhalt同時強調,一個新東西的引進並不單是多了一樣東西,還會產生許多連動的影響,比如:當茶葉廣泛被接受,原本早上喝湯的習慣逐漸由喝茶取代,因而產生了新的生活型態。此外,飲茶也帶來了茶器的需求,西方傳統餐具以金屬類器具為主,用來泡茶會因為過燙,變得不易拿取,當時東印度公司除了進口茶葉,自然也引進茶壺、茶杯,西方就以這些來自東方的茶具為藍本,思考如何製作茶器,設計出西方銀器與中國花瓶結合的茶壺。她也說,茶壺設計隨著時代不斷演變,但茶壺的基本原型是不會變,因為茶葉需要伸展空間,也需要適度保溫,因此不管外觀怎麼變化,仍以矮胖為主。

工業設計學系系主任Johann Geiger(約翰.蓋格)認為,文化是不斷演進的結果,認識歷史將有助於了解文化,了解文化才能更掌握事物精神。當我們看見一個作品,卻看不出作品的精華處,那是因為我們不夠熟悉文化背景,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設計。以茶壺與茶杯為例,茶壺的圓胖壺身,來自於茶葉膨脹空間的需求;茶杯的廣口,則有助於香氣的散發。

知名茶藝家沈甫翰(中)為學員們講授茶藝

工設系楊旻洲副教授表示,茶葉文化歷史悠久,然而,現在路上隨處可見的卻是咖啡,也許跟咖啡的香氣比茶更容易散發有關,也或許有其他文化因素,為什麼咖啡會取代茶?茶要如何讓更多人看見?這些都是設計茶器可以思考的地方。

現就讀大葉大學工設系四年級的龔家正說,「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是全球性的設計活動,很高興能透過設計營參與此一盛會,此次大會以「交鋒」為主題,營隊課程同時提供了東方與西方的茶葉文化知識,讓他激發出許多創意的火花。

設計營也安排學員們參觀大葉大學聞名遐邇的九大設計工房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系三年級的劉宜芳同學也認為,她對產品設計與文創產業相當感興趣,設計營的課程內容讓她對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她希望自己可以做出東方文化與意境融合的茶器作品。

擔任此次營隊聯絡人的謝明憲助理補充說明,「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是「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的系列活動之一,匯集了台灣30個設計系所,針對「設計與文化的融合」、「設計與科技的融合」、「設計與環境永續的融合」三大面向,擇一主題作為營隊核心,於1017日至20日同步展開43夜的設計營,在21日進世貿展區布置展覽,22日至30日展出成果。大葉大學所舉辦的「設計與文化美學的邂逅」設計工作營,屬於「設計與文化的融合」議題。

值得一提的是,大葉大學除了主辦「設計與文化美學的邂逅」設計營,設計暨藝術學院的學生們也以不同形式參與「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榮獲「2011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數位動畫類金獎的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學生王妤安、陳志育、羅玉樺、曾斯含,獲得數位動畫類佳作的視傳系畢業生李秉政、許漢文、高慈敏、李姿儀蔣承翰、林子勛、陳澤生、顏竹君、俞兆隆、柯慧玲,以及獲得產品設計類佳作的工設系畢業生陳沛瑜、洪佑穎,都將於1022日至30日在世貿1館展出得獎作品另一方面,曾獲「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工設系畢業生張以理,也以扎實的設計背景獲選為「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會」的導覽員。


大葉大學校友佳偶校園婚紗儷影專輯




※ 演出者介紹:

新娘:張純鳳 (大葉企管系 2008 年畢) 
新郎:彭和震 (大葉國企系 2006 年畢)




Create your own video slideshow at animoto.com.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大葉影音新聞---大葉大學多項專利技術「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榮獲2金1銀1銅佳績



大葉大學研發多項專利技術  開創產業商機
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榮獲211

深耕產學的大葉大學日前在台北舉行的「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中,大放光彩,該校創新育成中心遴選的6件專利參展作品,共有4項專利獲獎,榮獲211銅。

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日前於台北世貿盛大舉行,匯聚了國內外近700家廠商、發明人、研發或學術單位,約有1100個攤位參展,展出超過2000項的創新發明品及專利技術。(相關新聞閱覽連結)

大葉大學「金」厲害, 100年全國大專田徑賽勇奪9面獎牌




大葉大學「金」厲害  100年全國大專田徑賽勇奪9面獎牌
謝蕙蓁獲得鉛球第一名、鐵餅第二名  兩項都破大會紀錄

    100年全國大專院校田徑公開賽,大葉大學成績斐然,總共獲得111銅及2個第4名,2個第5名、1個第6名、1個第8名共九面獎牌。其中,今年就讀運動事業管理研究所二年級的謝蕙蓁同學,在田賽獲得鉛球第一名、鐵餅第二名,除了刷新個人記錄外,也破了今年大會紀錄。

    這屆比賽總計有37個項目,其中大葉大學大專乙組田賽選手謝蕙蓁,在鉛球競賽擊敗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的好手,以1077成績刷新自己去年締造1076的大會記錄,雖然進步只是短短的1公分,卻是她一年來努力不懈辛苦練習的代價。
就讀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研究所二年級的謝蕙蓁的比賽英姿

全國大專田徑公開賽今年是第2年舉辦,大會紀錄屢遭改寫,為表揚謝蕙蓁優異表現,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理事長蔡辰威,特別頒發獎金新台幣3萬元,鼓勵謝蕙蓁能再接再厲,努力追求突破自己的極限。
今年23歲的謝蕙蓁,熟悉的同學都叫她「悅悅」。悅悅說,她從國中15歲就參加學校田徑隊,不過高中時一度中斷練習,直到考上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才又開始加入田徑運動比賽。因為是參加大專乙組的比賽,所以在心態上以突破自己來鞭策自己練習。如果接近比賽,她每天大約花一個半小時加強技術、重量和速度方面的練習。

能文能武,動靜皆宜的謝蕙珍在訪談間展現出與運動場上廻然不同的純真秀氣

大葉大學田徑隊指導老師陳南琦表示:謝同學是學校鉛球、鐵餅項目的好手,平常學校會安排選手進行重量、跑步等加強肌耐力的訓練。謝同學是一位自動自發的選手,不論技術或是心理素質都是一位很優秀的選手,完全不需要教練擔心。而且她會自己要求突破,所以在比賽時,狀況都很穩定,成績也出乎預期的好。
 
   雖然謝蕙蓁同學成績勇奪全國第一名,不過在她心中還是留下一點小小的遺憾。她說:其實父母相當反對她走運動這條路,她的父母認為運動員生涯很短暫,而且在顛峰過後,還是面臨找工作現實的問題。父母的反對,對她來說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擔,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獲得父母由衷的祝福,支持她最喜愛的運動。

謝蕙蓁同學在100年全國大專院校田徑公開賽中,獲得鉛球第一名、鐵餅第二名,
除了刷新個人記錄外,也破了今年大會紀錄

謝蕙蓁很高興全國大專盃田徑賽的舉辦,透過這個比賽舞台,讓很多田徑選手順利圓夢!未來她會好好把握僅剩下半年研究生的生涯,希望再度突破自我極限,讓自己的運動生涯再創佳績,替自己也替學校留下美好的紀錄。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大葉大學生資系梁志欽研發菇類培養基新配方,「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榮獲金牌



大葉大學梁志欽研發菇類培養基新配方  兼具環保與生產效益
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榮獲金牌

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系主任梁志欽副教授在研究中發現,菇類培育需耗用大量的木屑,每年砍伐的樹木量相當可觀,因而帶領學生投入「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研發工作,提出以牧草取代部分木屑的新配方,不僅能減少樹木砍伐,又可提高生產效益。這項研究成果日前參加台北舉行的「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也在展覽中大放光彩,獲得金牌的殊榮。

梁志欽系主任表示,台灣菇類每年產量高達14萬公噸左右,每年需砍伐近35萬棵樹木,約18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樹林,才足以供應菇類培養基的木屑需求。然而,1棵樹木的長成往往要花費7~8年的時間,有鑑於此,梁主任帶領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學生,著手研發「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希望找出更環保、更經濟的配方。

同學們感謝梁志欽老師的指導和歷屆實驗室同學的投入,也很開心此次和老師一起獲獎


梁主任說,他們選用低海拔地區的牧草搭配木屑,經由一連串的實驗過程,找出最合適的比例調配,不但可以降低木屑的使用。同時,他們所調出的配方甚至可提高50%的產量,預估每年能幫台灣菇農節省木屑成本約新台幣6500萬元,增加產值約7800萬元,目前已和廠商接洽中。

談到參與同學的表現,梁主任相當肯定大家的用心。他說,同學們都很優秀,為了研究配方,甚至不眠不休。參與此項專利研發的生物資源學系碩士班的羅偉庭同學表示,在實驗過程學得很多,感老師的指導和歷屆實驗室同學的投入,榮獲金牌是對整個實驗室的肯定,也讓大家的努力被看見。


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這一次共遴選的6件專利參展作品,參加日前在台北世貿舉行的「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共有4項專利獲獎,榮獲211,這是對大葉大學研發能量的肯定。獲獎的研發成果包含工業、生資、設計等面向,有些與環境生態有關,有些是生活用品,好幾項都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研發的成果

創新育成中心魏本嵢主任說明,「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匯聚了國內外近700家廠商、發明人、研發或學術單位,約有1100個攤位參展,展出超過2000項的創新發明品及專利技術。

大葉大學多項專利技術榮獲「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2金1銀1銅



大葉大學研發多項專利技術  開創產業商機
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榮獲211

深耕產學的大葉大學日前在台北舉行的「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中,大放光彩,該校創新育成中心遴選的6件專利參展作品,共有4項專利獲獎,榮獲211銅。

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日前於台北世貿盛大舉行,匯聚了國內外近700家廠商、發明人、研發或學術單位,約有1100個攤位參展,展出超過2000項的創新發明品及專利技術。

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魏本嵢主任(左)表示,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6項專利參展,就能有4項專利技術獲獎,是對大葉大學研發能量的肯定,圖右為銅牌「導引地磚」發明者工設系謝堅銘老師
創新育成中心魏本嵢主任表示,6項專利參展,就能有4項專利技術獲獎,是對大葉大學研發能量的肯定。獲獎的研發成果包含工業、生資、設計等面向,有些與環境生態有關,有些是生活用品,好幾項都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研發的成果

得金牌的材料系賴峯民副教授帶領工工系學生,共同研發的「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從喇叭過厚的問題出發,運用新的激振方式,研發出厚度僅有8~13mm的薄型揚聲器

魏主任還說,此次參展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賴峯民副教授的「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以及生物資源學系系主任梁志欽副教授的「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榮獲金牌。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李清華教授的「廢脫硝觸媒之資源再生方法」獲得銀牌。工業設計學系謝堅銘講師的「導引地磚」則獲銅牌。

材料系賴峯民副教授帶領工工系學生,共同研發的「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從喇叭過厚的問題出發,運用新的激振方式,研發出厚度僅有8~13mm的薄型揚聲器,外型輕薄,聲音渾厚,結構極簡,適用於薄型的平面影音電子產品,也可廣泛應用於3C產品。

材料系賴峯民副教授的卓越師生團隊獲得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金牌肯定
老師指出,以往需透過低音、中音、高音三個喇叭才能表現全音域,此次研發的薄型揚聲器,運用雙振模來包含全音域,低音域部分由大振模呈現,高音域則透過小振模表現,只需一個喇叭就能將全音域完美呈現。該研究成果於去年12月取得專利,今年9月也榮獲「國家發明創作獎」創作獎銀牌,已有廠商主動洽談合作。

薄型揚聲器的研究前後耗時2年多,多位同學參與此項研發,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范凱涵同學說,參與研究計畫讓她對產品的製程、外型設計、用料選擇等面向,有了進一步認識,更讓她有機會應證課本上的理論,她很開心能參加研發工作,也很榮幸可以老師一起得獎。

生資系系主任梁志欽帶領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同學著手研發「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也獲得金牌殊榮
生資系系主任梁志欽則發現,台灣菇類每年生產量高達14萬公噸左右,為供應培養基的木屑需求,每年需砍伐近35萬棵樹木,約為18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樹林,相當可觀。然而,1棵樹木的長成要花費7~8年,有鑑於此,梁主任帶領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同學,著手研發「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

梁主任說,他們選用低海拔地區的牧草搭配木屑,經由一連串的實驗過程,找出最合適的比例調配,不但可以降低木屑的使用。同時,他們所調出的配方甚至可提高50%的產量,預估每年能幫台灣菇農節省木屑成本約新台幣6500萬元,增加產值約7800萬元,目前已有廠商進行洽詢。

談到參與同學的表現,梁主任相當肯定大家的用心。他說,同學們都很優秀,為了研究配方,甚至不眠不休。參與此項專利研發的生物資源學系碩士班的羅偉庭同學表示,在實驗過程學得很多,感老師的指導和歷屆實驗室同學的投入,此次榮獲金牌是對整個實驗室的肯定,也讓大家的努力被看見。

大葉大學環工系李清華系主任是廢棄物資源再生領域的專家,他一路帶領學生榮獲許多專利與競賽獎牌,此次獲獎的「廢脫硝觸媒之資源再生方法」,同樣是師生共同研發的成果

環工系李清華系主任是廢棄物資源再生領域的專家,日前巴貝多西印度群島大學的教授也曾慕名前來向李主任請益,學習相關技術。李清華主任曾帶領學生榮獲許多專利與競賽獎牌,此次獲獎的「廢脫硝觸媒之資源再生方法」,同樣是師生共同研發的成果。

李主任有感於廢脫硝觸媒會造成環境污染,國內並無相關處理技術,因此針對空氣污染源之一的廢脫硝觸媒中釩/鎢有價金屬,進行回收研究,運用此一技術不僅可獲得回收產值,還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環境工程學系博士班的洪基恩指出,李清華老師的實驗室是台灣最早投入貴金屬回收的實驗室,將3C產品的貴金屬、有價金屬加以回收,環保又能創造產值,可說是「都市採礦」。他同時表示,李主任帶領的研究團隊,連續三年參加「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都得獎,今年與金牌擦身而過,僅獲得銀牌,明年將以榮獲金牌為目標。

環工系李清華主任精心培育的博碩士生子弟兵,近三年在國內各大科技競賽中贏得多項獎項,遠從巴貝多西印度群島大學來台攻讀碩士班的研究所新生伊榮(Elon Cadogan(左一),也參與此次系上參展活動,協助英文導覽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遠從巴貝多西印度群島大學來台攻讀碩士班的研究所新生伊榮(Elon Cadogan),也和李主任一同出席日前的展覽,協助英文導覽工作。伊榮很高興能參與此一盛會。他說,雖然才來台灣一個多月,但李清華老師的專業,以及學校豐富的研究設備,已讓他學到許多東西。

工設系謝堅銘老師開發的「導引地磚」,以視覺化圖形標示地點,同時在地磚上標註方向與距離,讓地磚結合方向指示牌與導覽地圖的功能,不只是用在止滑與裝飾,更兼具導引、指示的作用,可說是行人專用的「導航磚系統」。曾於2009年獲台北工業設計獎佳作,2010年也在首爾的設計大賽中獲榮譽獎與觀眾票選獎。

工設系謝堅銘老師開發的「導引地磚」,以視覺化圖形標示地點,同時在地磚上標註方向與距離,讓地磚結合方向指示牌與導覽地圖的功能
老師認為,創意來自生活的觀察,現有的路標多半是為駕駛設置的,行人常常搞不清楚路該怎麼走,「導引地磚」的發想就來自於生活導引系統的不便,希望能為行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2011 全方位職涯輔導--- 大葉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11專輯



為了落實「唸大葉好就業」的辦學理念,大葉大學100學年度是建立所謂三級輔導制度,第一級就是系所師徒導師制、第二級是院系職涯規劃顧問、第三級是職涯中心企業菁英駐診提供全校同學進行職涯輔導諮詢。(教學卓越計畫網路專區) 1001012教卓宣傳影片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