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大葉大學生資系梁志欽研發菇類培養基新配方,「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榮獲金牌



大葉大學梁志欽研發菇類培養基新配方  兼具環保與生產效益
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榮獲金牌

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系主任梁志欽副教授在研究中發現,菇類培育需耗用大量的木屑,每年砍伐的樹木量相當可觀,因而帶領學生投入「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研發工作,提出以牧草取代部分木屑的新配方,不僅能減少樹木砍伐,又可提高生產效益。這項研究成果日前參加台北舉行的「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也在展覽中大放光彩,獲得金牌的殊榮。

梁志欽系主任表示,台灣菇類每年產量高達14萬公噸左右,每年需砍伐近35萬棵樹木,約18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樹林,才足以供應菇類培養基的木屑需求。然而,1棵樹木的長成往往要花費7~8年的時間,有鑑於此,梁主任帶領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學生,著手研發「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希望找出更環保、更經濟的配方。

同學們感謝梁志欽老師的指導和歷屆實驗室同學的投入,也很開心此次和老師一起獲獎


梁主任說,他們選用低海拔地區的牧草搭配木屑,經由一連串的實驗過程,找出最合適的比例調配,不但可以降低木屑的使用。同時,他們所調出的配方甚至可提高50%的產量,預估每年能幫台灣菇農節省木屑成本約新台幣6500萬元,增加產值約7800萬元,目前已和廠商接洽中。

談到參與同學的表現,梁主任相當肯定大家的用心。他說,同學們都很優秀,為了研究配方,甚至不眠不休。參與此項專利研發的生物資源學系碩士班的羅偉庭同學表示,在實驗過程學得很多,感老師的指導和歷屆實驗室同學的投入,榮獲金牌是對整個實驗室的肯定,也讓大家的努力被看見。


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這一次共遴選的6件專利參展作品,參加日前在台北世貿舉行的「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共有4項專利獲獎,榮獲211,這是對大葉大學研發能量的肯定。獲獎的研發成果包含工業、生資、設計等面向,有些與環境生態有關,有些是生活用品,好幾項都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研發的成果

創新育成中心魏本嵢主任說明,「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匯聚了國內外近700家廠商、發明人、研發或學術單位,約有1100個攤位參展,展出超過2000項的創新發明品及專利技術。

大葉大學多項專利技術榮獲「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2金1銀1銅



大葉大學研發多項專利技術  開創產業商機
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榮獲211

深耕產學的大葉大學日前在台北舉行的「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中,大放光彩,該校創新育成中心遴選的6件專利參展作品,共有4項專利獲獎,榮獲211銅。

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日前於台北世貿盛大舉行,匯聚了國內外近700家廠商、發明人、研發或學術單位,約有1100個攤位參展,展出超過2000項的創新發明品及專利技術。

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魏本嵢主任(左)表示,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6項專利參展,就能有4項專利技術獲獎,是對大葉大學研發能量的肯定,圖右為銅牌「導引地磚」發明者工設系謝堅銘老師
創新育成中心魏本嵢主任表示,6項專利參展,就能有4項專利技術獲獎,是對大葉大學研發能量的肯定。獲獎的研發成果包含工業、生資、設計等面向,有些與環境生態有關,有些是生活用品,好幾項都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研發的成果

得金牌的材料系賴峯民副教授帶領工工系學生,共同研發的「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從喇叭過厚的問題出發,運用新的激振方式,研發出厚度僅有8~13mm的薄型揚聲器

魏主任還說,此次參展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賴峯民副教授的「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以及生物資源學系系主任梁志欽副教授的「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榮獲金牌。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李清華教授的「廢脫硝觸媒之資源再生方法」獲得銀牌。工業設計學系謝堅銘講師的「導引地磚」則獲銅牌。

材料系賴峯民副教授帶領工工系學生,共同研發的「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從喇叭過厚的問題出發,運用新的激振方式,研發出厚度僅有8~13mm的薄型揚聲器,外型輕薄,聲音渾厚,結構極簡,適用於薄型的平面影音電子產品,也可廣泛應用於3C產品。

材料系賴峯民副教授的卓越師生團隊獲得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金牌肯定
老師指出,以往需透過低音、中音、高音三個喇叭才能表現全音域,此次研發的薄型揚聲器,運用雙振模來包含全音域,低音域部分由大振模呈現,高音域則透過小振模表現,只需一個喇叭就能將全音域完美呈現。該研究成果於去年12月取得專利,今年9月也榮獲「國家發明創作獎」創作獎銀牌,已有廠商主動洽談合作。

薄型揚聲器的研究前後耗時2年多,多位同學參與此項研發,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范凱涵同學說,參與研究計畫讓她對產品的製程、外型設計、用料選擇等面向,有了進一步認識,更讓她有機會應證課本上的理論,她很開心能參加研發工作,也很榮幸可以老師一起得獎。

生資系系主任梁志欽帶領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同學著手研發「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也獲得金牌殊榮
生資系系主任梁志欽則發現,台灣菇類每年生產量高達14萬公噸左右,為供應培養基的木屑需求,每年需砍伐近35萬棵樹木,約為18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樹林,相當可觀。然而,1棵樹木的長成要花費7~8年,有鑑於此,梁主任帶領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同學,著手研發「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

梁主任說,他們選用低海拔地區的牧草搭配木屑,經由一連串的實驗過程,找出最合適的比例調配,不但可以降低木屑的使用。同時,他們所調出的配方甚至可提高50%的產量,預估每年能幫台灣菇農節省木屑成本約新台幣6500萬元,增加產值約7800萬元,目前已有廠商進行洽詢。

談到參與同學的表現,梁主任相當肯定大家的用心。他說,同學們都很優秀,為了研究配方,甚至不眠不休。參與此項專利研發的生物資源學系碩士班的羅偉庭同學表示,在實驗過程學得很多,感老師的指導和歷屆實驗室同學的投入,此次榮獲金牌是對整個實驗室的肯定,也讓大家的努力被看見。

大葉大學環工系李清華系主任是廢棄物資源再生領域的專家,他一路帶領學生榮獲許多專利與競賽獎牌,此次獲獎的「廢脫硝觸媒之資源再生方法」,同樣是師生共同研發的成果

環工系李清華系主任是廢棄物資源再生領域的專家,日前巴貝多西印度群島大學的教授也曾慕名前來向李主任請益,學習相關技術。李清華主任曾帶領學生榮獲許多專利與競賽獎牌,此次獲獎的「廢脫硝觸媒之資源再生方法」,同樣是師生共同研發的成果。

李主任有感於廢脫硝觸媒會造成環境污染,國內並無相關處理技術,因此針對空氣污染源之一的廢脫硝觸媒中釩/鎢有價金屬,進行回收研究,運用此一技術不僅可獲得回收產值,還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環境工程學系博士班的洪基恩指出,李清華老師的實驗室是台灣最早投入貴金屬回收的實驗室,將3C產品的貴金屬、有價金屬加以回收,環保又能創造產值,可說是「都市採礦」。他同時表示,李主任帶領的研究團隊,連續三年參加「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都得獎,今年與金牌擦身而過,僅獲得銀牌,明年將以榮獲金牌為目標。

環工系李清華主任精心培育的博碩士生子弟兵,近三年在國內各大科技競賽中贏得多項獎項,遠從巴貝多西印度群島大學來台攻讀碩士班的研究所新生伊榮(Elon Cadogan(左一),也參與此次系上參展活動,協助英文導覽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遠從巴貝多西印度群島大學來台攻讀碩士班的研究所新生伊榮(Elon Cadogan),也和李主任一同出席日前的展覽,協助英文導覽工作。伊榮很高興能參與此一盛會。他說,雖然才來台灣一個多月,但李清華老師的專業,以及學校豐富的研究設備,已讓他學到許多東西。

工設系謝堅銘老師開發的「導引地磚」,以視覺化圖形標示地點,同時在地磚上標註方向與距離,讓地磚結合方向指示牌與導覽地圖的功能,不只是用在止滑與裝飾,更兼具導引、指示的作用,可說是行人專用的「導航磚系統」。曾於2009年獲台北工業設計獎佳作,2010年也在首爾的設計大賽中獲榮譽獎與觀眾票選獎。

工設系謝堅銘老師開發的「導引地磚」,以視覺化圖形標示地點,同時在地磚上標註方向與距離,讓地磚結合方向指示牌與導覽地圖的功能
老師認為,創意來自生活的觀察,現有的路標多半是為駕駛設置的,行人常常搞不清楚路該怎麼走,「導引地磚」的發想就來自於生活導引系統的不便,希望能為行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2011 全方位職涯輔導--- 大葉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11專輯



為了落實「唸大葉好就業」的辦學理念,大葉大學100學年度是建立所謂三級輔導制度,第一級就是系所師徒導師制、第二級是院系職涯規劃顧問、第三級是職涯中心企業菁英駐診提供全校同學進行職涯輔導諮詢。(教學卓越計畫網路專區) 1001012教卓宣傳影片

2011社團風華再現---大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2011專輯



參加社團活動是「大學三門必修學分」之一,目前校內擁有將近90個社團,分成服務、學藝、康樂、聯誼、體育、自治等6大類。為了提昇大一新生社團參與度,今年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特別規畫「大學入門」課程,課程內容除了包含許多進入大學所應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之外,也將社團的參與納入課程之中,規定所有大一新生至少需要參加1個社團和3次的­社團活動。(大葉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網路專區連結)
1001012教卓宣傳影片

大葉大學「食」在貼心 舉辦夜市活動 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大葉大學以學生為第一考量,為提供學生更豐富的飲食選擇與課後休閒,由學務處特別策畫了「大葉夜市」活動,1012晚上在校門口外側停車場,舉辦「大葉夜市」,不但有多樣化的小吃、趣味的遊戲,更有學生會精心設計的鬼屋,以及楓葉吉他社期初音樂會表演,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吸引許多學生前往參觀。

應用日語學系的日本交換生橫山太郎對「大葉夜市」最感興趣的是套圈圈遊戲
    這兩天才剛到台灣的研究生橫山太郎,是應用日語學系的日本交換生,將在大葉大學擔任兩個半月的教學助理。他認為,台灣的夜市和日本的祭典活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對「大葉夜市」最感興趣的是套圈圈遊戲,他希望未來可以多和其他學生交流,認識更多台灣特色。

學生會精心設計的鬼屋,無論是影片、布景、造型、化妝都出自同學之手
    夜市剛開張,應用日語學系大一的黃佳琳就和同學前去參觀。黃同學說,「大葉夜市」真的很不錯,涵蓋多樣化的美食與遊戲,地點又靠近校園,學生下課後即可就近享受美食和娛樂。

    學務長羅世輝強調,夜市是台灣特色之一,校內目前有很多境外學生,希望透過「大葉夜市」的舉辦,能讓外籍生體驗台灣特色小吃與夜市文化。另一方面,大一新鮮人初次離家長期外宿,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習慣,活潑多元的夜市活動,不僅能提供學生更多飲食與娛樂選擇,也可以帶動同學間的互動,幫助學生適應住宿生活。

大葉大學楓葉吉他社社員在夜市開場前把握時間認真彩排

    羅學務長指出,此次「大葉夜市」內容包含三部分,一是夜市攤位,二是學生會策畫的免費入場鬼屋,三是楓葉吉他社的音樂饗宴。其中,夜市共有30攤,舉凡:雞排、章魚燒、臭豆腐、大腸包小腸、煎餃、切片水果、木瓜牛奶、珍珠奶茶等風味小吃都有,另外也有投球遊戲、套圈圈遊戲、手工吊飾等攤位。

    課外活動組組長鄧婉玲談到「大葉夜市」時指出,雖然是初試啼聲,但學生反應相當熱烈,很多學生都向工作人員詢問何時會再度舉行。如果同學支持,廠商又有意願,未來不排除定期舉行,也希望能發展成社區商家與學生市集並行,創造地方與學生的工作機會。

為提供學生更豐富的課後休閒,大葉大學學務處特別策畫了「大葉夜市」活動,吸引許多同學前往參觀
    學生會設計的鬼屋,讓逛夜市的同學可以免費入場體驗,鬼屋還未開張,帳篷外就湧現了排隊人潮。鄧組長表示,鬼屋以「屍鍊」為主題,「屍鍊」是「失戀」的諧音,第1站為影片區,影片描繪戀人失戀後自殺的故事,作為鬼屋情境的鋪陳,讓同學參觀鬼屋時能有更多聯想。同學們都非常用心,無論是影片、布景、造型、化妝都出自同學之手。此外,活動會場也設置了救護站,同時安排有交通管制,讓同學們可以玩得開心又安心。
大葉學生精心設計的「鬼」裝扮
七點開場的楓葉吉他社期初音樂會,更為「大葉夜市」帶來精采的音樂表演,同學們不只能聽到好音樂,現場還準備了可口餐點與抽獎活動,讓同學們有吃又有拿。

大葉夜市攤位五花八門,同學在夜市中玩得不亦樂乎

大葉人影音新聞--大葉大學重視學生就業力,邀請業界講師葡萄王生技陳勁初副總分享產業經驗



 以「產業導向之教學研究型大學」定位的大葉大學,一直致力於學校教育與產業的接軌,為提學生就業競爭力,學校安排了「雙師課程」,由學校老師和業界講師一同授課,讓同學們在步入職場前,即擁有與業界經營者交流學習的機會。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徐泰浩院長日前特別邀請了葡萄王生技公司的陳勁初副總經理,針對生技產業的研發與營運等議題,於「生物產業經營管理」課堂和同學進行經驗分享。(相關新聞閱覽連結)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大葉大學重視學生就業力,邀請業界講師葡萄王生技陳勁初副總分享產業經驗


大葉大學重視學生就業力  邀請業界講師分享產業經驗

葡萄王生技陳勁初副總經理勉勵學生追求新知、運用差異化區隔市場

    以「產業導向之教學研究型大學」定位的大葉大學,一直致力於學校教育與產業的接軌,為提學生就業競爭力,學校安排了「雙師課程」,由學校老師和業界講師一同授課,讓同學們在步入職場前,即擁有與業界經營者交流學習的機會。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徐泰浩院長日前特別邀請了葡萄王生技公司的陳勁初副總經理,針對生技產業的研發與營運等議題,於「生物產業經營管理」課堂和同學進行經驗分享

陳勁初副總經理指出,以飲料來說,產品本身無技術障礙與原料障礙,因此,業者推出的飲品若是缺乏差異性,那麼其他廠商很容易搭順風車,生產相似產品瓜分市場,很多飲料都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研發除了要開拓產品的附加價值,創新與突破也很重要。

葡萄王生技公司陳勁初副總經理頒發「勤學好問獎」獎狀給提問同學

陳副總經理接著以飲料容器為例說明,玻璃瓶雖然包裝成本較高,但訂價的成長空間很可觀,同樣的飲料改用玻璃包裝,少則售價多5元,高則訂價是原本的2~3倍。然而這不代表將既有飲品改為玻璃瓶裝就能賺錢,對消費者而言,鋁箔包與玻璃瓶的差異只是飲料裝在不同的容器中;但對工廠而言,卻是一條全新的生產線,包含:機台選購、人力調度、產品包裝設計等問題。

陳副總同時說,有鑒於「與其做3%病人市場,不如追求97%亞健康者市場」,葡萄王生技投入機能性食品研發,面對通路商的削價競爭,不少製造商都在苦戰。葡萄王生技能在同業中突圍而出的關鍵,在於葡萄王生技擁有足夠的研發能力與製造能力,產品具有市場差異性,且不需透過別人技術代工,因此產品毛利高。

 
大葉生資學院同學們把握下課時間與業界講師交流

陳勁初勉勵同學們,早期產業都以製造為重心,如今隨著產業轉型,研發成為產業相當重要的一環,同學在校所學得的知識,未來在產業必定能有所發揮。希望同學們不只是在校學習,將來投入生技產業後,也能持續吸取新知,為產業注入更多能量。最後,陳副總拋出「如何尋找有利基的研發題目?」、「因應後塑化劑時代,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在公司中建立自己的存在價值」三道問題,提供同學進一步思索。

另一方面,為了獎勵同學,徐院長特別製作了有講師親筆簽名的「勤學好問獎」獎狀,由業界講師親手頒發給提問同學。徐泰浩院長表示,「雙師課程」邀請多位業界講師分享產業經驗,幫助同學認識產業,提升就業競爭力。此外,此課程涵蓋了「產業學習」、「情境學習」、「同儕學習」三個學習面向,教室桌椅的擺放方式具有高度的互動性,方便同學與講者交流。第一節課的演講後,講師會提出三個問題給同學思考,同學們利用下課時間分組討論,於第二節課上台和大家分享其中一道問題的看法,講師也會針對同學的心得給予回饋。
大葉大學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徐泰浩院長自今年上任後,為了讓學生及早了解產業動態與思維,於是積極推動雙師課程,邀請業界重量級人物到校與同學交流,使實習制度更加紮實
 演講當天,除了修課同學出席外,不少生物產業科技學系研究生都慕名前來旁聽,目前就讀碩士班的楊佳蓉說,此次演講提及許多公司營運狀況,讓她對產業經營有更深的了解,更清楚產業所需人才之特質,未來將持續增加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希望能在生技產業有所貢獻。

博士班的陳建志則認為,生物科技的應用範圍很廣泛,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對保健食品的需求也隨之提高。這次演講讓他獲益良多,更認識業界需求,他將把握在學時間,增進自身的求職競爭力。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大葉大學能源研發中心專業受肯定, 獲選為太陽能模型船競賽承辦單位



1010台中公園「百船齊發」  首屆來台就學陸生也組隊參賽

大葉大學早在10年前即成立「能源研發中心」,積極研發先進太陽能電池製程、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燃料電池之系統整合等主題,參與相關競賽也屢創佳績,不僅曾獲得工研院金羿獎第1名、高應大太陽能模型車競賽第1名,更曾榮獲莫斯科發明展金牌、義大利發明展金牌等殊榮。適逢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台中市政府策畫了一系列「百年慶典、游藝臺中」活動,大葉大學優異的能源研發成果,榮獲台中市政府青睞,獲選為「百船齊發」太陽能模型船競賽承辦單位之一。

大葉大學電機系一年級陸生楊揚(中),和同學從垃圾桶翻出寶特瓶、畚斗、撲滿等廢棄物,
運用創意讓廢棄物變身為太陽能船

    10月10在台中公園湖心亭舉辦的「百船齊發」太陽能模型船競賽,匯集了台中市各級學校,以及中部大專院校的參賽隊伍,總計101組隊伍參加,可謂盛況空前。值得一提的是,大葉大學電機工程學系15組隊伍參賽,首屆來台就學的兩位電機系一年級陸生都參與了此次競賽。陸生楊揚和同學蔡建瑋等人組成「陽陽」隊,從垃圾桶翻出寶特瓶、畚斗、撲滿等廢棄物,運用創意讓廢棄物變身為太陽能船。另一位陸生周全,高中時就曾因興趣自己組裝模型飛機,此次是自己獨立完成太陽能模型船。周全認為,模型船比賽能激發參賽者的創造力,也能培養大家對科學的熱愛。

大葉大學武東星很高興能將學校的能源研發陣容與台中市100年國慶活動結合,促進社會各界對此一領域的認識

    帶領三個學生參賽的立人國中湯慧玲老師說,一開始同學們創新運用了很多素材,包括毛刷、冷洗精罐、養樂多瓶、壞掉的玩具等,製作出一艘相當有創意的船。然而,造型會影響速度,船上的裝飾物件會讓重量增加,速度變慢,為了兼顧速度與造型,同學們重新製作了新船。湯老師指出,同學們十分重視這次競賽,投注了很多心力,相信他們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立人國中的湯慧玲老師帶領三個學生組成「熱火隊」參賽


    大葉大學武東星校長則表示,很榮幸能和台中市政府等單位一起辦理深具環保教育意義的太陽能模型船競賽,希望透過太陽能競速競賽活動的舉行,能讓大家認識綠色能源概念,促使再生能源教育往下扎根。武校長也說,資源耗竭與能源問題是未來的一大挑戰,中小學同學的參與是國家創新的原動力,未來更歡迎各機關學校到大葉大學參觀,大家可以針對節能等議題進行交流。

大葉電機系學生對於此次活動莫不使出渾身解數,精心設計岀最佳作品參賽


    和大葉大學一同擔任此次活動承辦單位的還有進德國小,該校校長施瑤娟感謝大葉大學在活動籌備期間提供諸多技術面與知識面的協助,希望藉由太陽能模型船的製作,能讓同學們學到資源再利用以及惜物愛物的觀念。
參賽同學將可愛造型設計結合能源動力,讓現場觀眾拍手叫好

大葉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武維疆補充說明,目前大葉大學校園內設置有10K瓦太陽能發電示範系統,以及6.6 K瓦太陽能路燈,每年為學校省下不少電費。為了進一步提升能源研發能量,學校也積極與廠商洽談,未來可望建立100K瓦的太陽能發電場,不但能利用太陽能來發電,更可將所產生的電賣給台電公司。

大葉大學能源研發中心的太陽能研發實力居國內學術界翹楚地位,圖為大葉大學之太陽能路燈研發成品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大葉大學電動自行車/機車研發多項專利獲業界專家與廠商肯定



大葉大學電動自行車/機車研發成果榮獲多項專利
原創設計及專利技術成果發表會  廠商熱烈參與

    大葉大學載具研發設計領域一直頗具盛名,2009年榮獲經濟部選定執行三年期的「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動員校內橫跨工學與設計兩大專業領域的12位菁英級教授參與研發工作。在研發團隊的努力下,該計畫發展出許多創新技術同時取得多項專利為業界提供技術移轉的新商機。日前大葉大學在產學大樓舉辦成果發表會,展示「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模組多樣化電動自行車計畫」兩項計畫的相關成果,總計發表21件專利技術。

大葉大學「電動自行車/機車原創設計及專利技術成果發表會」盛況

發表會當天,近30位來自業界的廠商代表蒞臨參加,經濟部技術處代表也到場致意。遠從台南前來參訪的郁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方建中業務經理,談到大葉大學過去在機車載具方面成果豐碩,此次的學界科專計畫,正好與公司在越南設廠所欲生產的產品相符,因此公司與大葉大學簽訂技術轉移合約。方經理說,未來除了能運用大葉大學提供的獨創技術,也願意協助大葉的學生認識產業現況。

大葉大學研發長陳小玲(持麥克風者)致詞歡迎蒞會廠商與業界專家,左為育成中心魏本嵢主任
台灣電能車輛發展協會理事長郭清竹指出,電動車是近幾年興起的產業,產業界在技術面仍十分缺乏,九成廠商都是從大陸進口,對台灣產業並無助益。他感謝大葉大學研發團隊的積極投入,這些研發成果不僅能節能減碳,更可以提供產業相關技術,進而帶動產業發展。

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共同主持人余豐榮教授(右)與技術研發人紀華偉教授現場展示可大幅提高使用者安全的調壓式同步安全煞車系統

自行車中心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黃信福主任,則肯定大葉大學具有承接專案的能力。他希望大葉大學能持續提供產業輔導,帶給產業界更多能量。

    經濟部技術處代表左思謙則表示,今日實地參訪,不只聽到研發成果的簡報,更看到許多廠商前來,可見大葉大學的計畫執行能力優良,獲得廠商的認同,希望未來大葉大學可以繼續開拓研發成果,成為優質指標的學校。

台灣電能車輛發展協會理事長郭清竹(中)指出,大葉大學研發成果不僅能節能減碳,更可以提供產業相關技術,進而帶動產業發展。右為「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共同主持人余豐榮教授
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魏本嵢強調,「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與「模組多樣化電動自行車計畫」兩項計畫,前者以技術為主,後者以原創設計為主,兩項計畫都有豐碩的研發成果。他表示,大葉大學是「企業夥伴型大學」,此次舉行發表會,除了適時展示計畫成果,也希望能讓廠商更了解大葉大學的研發能力,開拓更多產學合作機會。

大葉大學研究發展處陳小玲研發長,提到此次發表成果整合了設計與工程,是相當具有特色的專利技術,大葉大學擁有很多原創設計的人才與技術,歡迎廠商透過育成中心的平台洽談,更希望今天的參觀是未來合作的開始,期望學界提供的技術轉移能帶動產業發展。

自行車中心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黃信福主任(左二)希望大葉大學能持續提供產業輔導,帶給產業界更多能量。右二為與大葉大學簽訂技術轉移合約的郁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方建中業務經理,右一為「模組多樣化電動自行車計畫」主持人賴瓊琦教授
「模組多樣化電動自行車計畫」主持人賴瓊琦教授認為,設計師就應該勇於接受挑戰,該計畫以「優質平價」為目標,期能提供廠商與消費者更好的產品。賴教授同時說,計畫主要分成車架設計與附件兩部分,在工業設計學系楊旻洲副教授、林幸蓉副教授等人的努力下,已擁有「e-bike自行車架」、「機車車架」、「自行車用多功能承載架」、「便利磁吸式固定裝置」、「多功能馬鞍包」、「兩用滑板車」、「結合推車與鎖具功能之自行車後車架」、「自行車綁物架」、「尺寸可調整之自行車載物架」、「多功能自行車綁具」、「多功能自行車鎖具」等成果。

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共同主持人余豐榮教授,也在發表會上介紹了該計畫的階段性研發成果。余教授指出,經濟部學界科專現在邁入第3年,已提出十多項專利申請,目前已有5項專利取得認證。

武東星校長則認為,環保節能是未來趨勢,也是大葉大學一直關注的重點,大葉大學10年前就成立了「能源研發中心」,希望能提升能源研發能量,減少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他指出以電力代替汽油作為動力來源的電動車,是政府積極推動的新興「綠色工業」,大葉大學的電動車研發團隊,整合了校內跨領域的專家與資源,透過計畫執行過程,開發出許多創新的技術,不僅符合綠能環保的訴求,也為產業帶來新的商機。

大葉大學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與「模組多樣化電動自行車計畫」兩項計畫總計發表21件專利技術為業界提供技術移轉的新商機

創新育成中心更進一步說明,擔任「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計畫」計畫總主持人的大葉大學梁卓中副校長,一直致力於載具研發,過去6年承接的科專計畫曾獲多項專利。已結案的車輛關鍵技術,產出41件專利技術,授權26家廠商。目前仍在執行中的二輪電動載具計畫,已產出11件專利技術,授權合作契約3件。另一方面,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於去年(2010)經由工設系賴瓊琦教授的研提,正式加入載具科專計畫的研發行列,針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模組多樣化、電動自行車車體及配件之原創設計,目前已申請國內13件、國外11件之專利,並授權1家廠商。

出席這次發表會的廠商包括:益通動能科技、東庚企業、德易昌實業、郁珺實業、三鋼工業、程揚產銷、源文興工業、麒宇實業、美博士電能科技、台灣電能車輛發展協會、鑛達工業、堡勝企業、榮億紙器、采岩商業開發等共十餘家。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