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財訊雙週刊報導轉載---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校友郭政忠--台灣手工具業首座iF獎推手,用設計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為捷安特打造小摺 為摩斯重編菜單 企業醫生郭政忠 用設計提升競爭力

2015/03/20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72  作者:游筱燕

資料來源: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4219&pg=3

郭政忠是捷安特Halfway摺疊腳踏車、幸記工業「龍鎚」的幕後推手,期許台灣中小企業能從產品設計走向服務設計,躍上國際舞台。


什麼產品的生命週期「長壽程度」僅次於大同電鍋,即使時代更迭,平均銷售數量仍是店內的同款首選?走進腳踏車店,捷安特的Halfway摺疊腳踏車,一賣就是18年,而研發這輛腳踏車的人,是台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助理教授郭政忠。
一款車能在捷安特賣上18年!巨大機械ICPM事業部經理黃進來指出,「確實很不簡單!」以一款上市車為例,為給客戶新鮮感,一般的生命週期約在23年間,能賣到3年就算很不錯;捷安特也曾邀請橙果創辦人蔣友柏設計一款名為Clip(迴紋針)的摺疊車,不到3年就停產。一位研究腳踏車逾二十年的達人說,「Clip是很有造形,但無法久騎,長程十分不舒服。」
台灣手工具業首座iF獎推手
郭政忠的實力,不只在捷安特發揮。2006年時,他曾協助手工具廠幸記工業,以外形似龍、有避震功能、符合人體工學的產品「龍鎚」,拿下有「設計奧斯卡」之稱的德國iF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設計獎,這是台灣手工具業的首座iF獎。這座獎使得瑞典歐洲一家知名金屬公司看上其設計能量,在中國大陸合資創立公司,儼然成了幸記工業躍升全球第3大鐵鎚公司的重要推手。
在此之前,沒有人認真想過,原來傳產業的發明能量,可以與高科技業、電子業一拚高下。後來郭政忠也幫另一家手工具業──義成工業,設計傳統的螺絲起子產品,連續拿下兩座德國iF設計大獎,撼動中部手工具業,「手工具業的老闆各個捧著合作方案想找郭老師合作,」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有這麼亮眼的成績,郭政忠沒有國外知名設計學府的光環,是土生土長的台中人,畢業於大葉大學工業設計學系,他的設計天分在學生時期就展露。20多年前大學畢業作品,設計出台灣第一輛軸傳動重型機車,驚豔台北世貿新一代設計展,展出後被台灣比雅久機車公司所收購。
1994年進入台灣科技大學(當時為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攻讀研究所,由於表現優秀,在學時便半工半讀、毛遂自薦進入華冑設計公司任職,協助三泰儀器公司爭取工業局補助的工業設計5年計畫,以醫療用血糖測試儀,在1999年得到國家產品形象金質獎肯定。
退伍後郭政忠進入巨大,出任商品企畫群創意設計師,負責開發自有品牌OBM新產品設計。當年,巨大在全球共有4位工業設計師,英國和美國各1位,台灣2位,郭政忠是其中之1;當時他還不滿30歲,看到國內正要開始擬訂週休2日,國際的life style風氣剛起,郭政忠知道一個新休閒時代即將來臨。
巨大摺疊車熱賣的幕後功臣
郭政忠觀察到帳篷、桌椅等露營設備,動輒幾萬元,他深信,攜帶方便的摺疊腳踏車,即使價格不菲仍有其市場,發明的因子在內心蠢動。
黃進來說,當時市場上也有摺疊車,不是量產成本太高,需要好幾萬甚至幾10萬元;就是眾多關於摺疊車的專利被鎖20年,造成製造門檻太高,一般的發明者很難超越。郭政忠花了好幾個月,夜以繼日畫草圖、研究、測試,改草圖、研究、測試,終於研發出單搖臂、專屬花鼓、簡潔到只有一根管子一個把手,卻能承載200公斤體重的折疊腳踏車,拿下專利,吸引日本腳踏車大廠來觀摩。
20年前腳踏車仍停留在代步階段,一輛頂多只賣20003000元,「我說我要賣一種休閒概念,訂價將近8000元,每個人都覺得我瘋了!眾人看衰,各店也因售價太高不願進貨,還好有銷售人員一一說服店家,爭取曝光率。」1年後,如同郭政忠所想,搭上週休2日風潮,這款車大賣;而動輒萬元起跳的腳踏車消費力,也在郭的預言下成真,「我都已經市調過了,全世界的趨勢也研究過一輪了,就是往這條路走了,無須懷疑。」
郭政忠一鳴驚人,受到巨大高層肯定,想派任他到荷蘭去擔任設計總監,但因家庭因素種種考量,他婉拒了邀約,毅然決然離開巨大。反而遠赴澳洲攻讀管理博士,當時因具豐富實務經驗的講師很少,立即受聘為南澳大利亞大學工業設計系訪問學者與駐台顧問,也開始在校本部及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講學。完成博士學業後,已有資格獲得永久居留身分的他,再度放棄高薪回台任教。
即使投身教職,郭政忠從未忘情於設計,方向更從「產品設計」,轉向「服務設計」。○八年因緣際會下,郭政忠投入了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文創產業規畫案,園區中的體驗及服務流程,皆來自他和志工之手;先前電影《賽德克.巴萊》受到外界關注,電影上映前,郭政忠見機不可失,便輔導南投霧社春陽部落產業振興,讓電影效應的加持下,「至少能使原住民學會自我謀生,不錯過這波電影熱潮而賺到錢。」原住民生活美學協會總幹事孫登春說。
創造需求比自創品牌更重要
看到台灣產業已從純製造業走向製造服務業,郭政忠的設計也從產品變成服務導向,「如果現在業主要求我去發明一個產品,我不會急著去幫他做,而是先從服務設計開始規畫,很多公司不需要創造新的產品,而是需要新的服務方案。」
兩年前,摩斯漢堡找上郭政忠,想請他解決尖峰點餐的壅塞問題。若以過去「產品導向」的想法,就是藉由增加設備來提升效率、擴編人力來加快速度;但觀察幾天後,郭政忠發現,摩斯最應該先解決的問題就是菜單編排,因為眼花撩亂的菜單,耗費大半點餐時間。
一問之下才知道,菜單版面包含字體大小、項目位置擺放等,僅由公司內的1位年輕美編設計,殊不知視覺及閱讀皆與消費心理學有關,但摩斯卻「統統沒有規則!」結果,郭政忠不必動支任何重大花費,只調整了菜單的陳列方式,就讓點餐更快更流暢,以前需要4四分鐘,現在不到2分鐘,連店員都說,「菜單清楚多了!」
郭政忠從產業「設計教練」轉型為「設計醫生」,近期接下全世界第一大縫紉機代工廠伸興工業顧問,協助伸興轉型升級為製造服務業。
有別於一般顧問公司力推代工廠自創品牌,郭政忠反而不建議伸興自創品牌,因為現在談品牌,「客戶馬上就縮回去了,不讓你代工,」況且連民眾都不用縫紉機,「你創品牌幹什麼?你頭殼秀斗啦!」創品牌只是在一攤死池水中瓜分市場,重點是要「創造需求」,當人人都覺得自己需要一台縫紉機時,需求建立了,自然就會有品牌出來,屆時再談自創品牌還不遲。
郭政忠發現,各大企業老闆的終極夢想就是「自創品牌」,他直指這種觀念是老舊的思維,設計或管理學院將過去企業成功的例子作為仿效案例,不斷鼓勵台灣的老闆砸大錢,先投入再求收成,「但是到了國際上,你會發現這筆錢不若你想像中的小。」砸了也是白砸,反而增加營運風險,值得台灣企業三思。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