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CITES專家參訪大葉大學 何偉真講座教授談沉香復育與結香


CITES專家參訪大葉大學  
何偉真講座教授談沉香復育與結香


    兼具香料與藥材功能的沉香,因瀕臨絕種導致價格居高不下。世界沉香復育促進會邀請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專家來臺,來自印尼、印度、緬甸、越南、中國等地的聯合國代表,18日下午參訪復育有成的沉香研究基地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觀摩何偉真講座教授的研發成果,同時參觀大葉大學的沉香園。

大葉大學何偉真講座教授(左一)介紹校內沉香園


    前林務局長、大葉大學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講座教授何偉真強調,早在 1994年,沉香樹就經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護植物。臺灣雖非沉香原產地,但近年來種植超過200萬株沉香樹,可說是復育沉香有成,「世界沉香復育促進會」特別邀請CITES專家前來臺灣交流,見證臺灣學者專家的努力,此行將使臺灣正式邁入沉香產業發展國家,未來臺灣生產的沉香及其加工產品均可以透過向CITES申請,正式打入國際貿易市場,行銷全世界。

CITES專家參訪大葉大學沉香園

    何偉真講座教授表示,沉香被譽為「植物中的鑽石」,兼具高經濟、景觀休閒、水土保持與國際保育等功能,是值得農政單位重視及輔導的新興產業。近二十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模擬天然狀況,讓沉香樹在三到十年間就能利用人為刺激普遍結香,同時具高經濟價值。

    何偉真指出,人工促進結香是通過外力導致沉香樹受傷和感染微生物,藉以提升植物免疫能力、產出大量香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刀斧、鐵釘、電鑽等工具,在樹幹上造成各種形狀的傷口,但是這一類方法產生的結香速度和等級都不夠理想。大葉大學建置了沉香園,園內有8年生以上樹木供研究用,沉香研究團隊正在研發較簡易有效的結香方法,希望能達到高度的實用性,促進台灣沉香產業發展。

CITES專家在大葉大學沉香園合影

何講座教授說,自然界的沉香樹只有極少數個體會產生沉香樹脂,過去為了採伐珍稀沉香木,大量砍伐天然林,造成沉香樹瀕臨絕種。沉香樹脂的形成原因,通常是受到外傷,例如:蟲咬、風電擊斷、人工砍傷、或者病原菌入侵等,沉香樹自身的癒傷機制分泌出具濃郁香氣的樹脂來癒合傷口,進而抵禦病菌、保護自己。

    來自印尼的哈利博士(Harry Wiriadinata)指出,印尼一整年都屬於熱的季節,但臺灣有四季,生長條件並不是那麼適合沉香,因此他們很好奇臺灣的沉香種植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此行造訪大葉大學,讓他看到臺灣對於沉香研究的投入與進步。


    來自印度的維諾德博士(Vinod Ranjan)說,世界各地的沉香都是野生為主,但因市場需求大,大量砍伐導致沉香瀕臨絕種,近年印度也開始人工種植,臺灣的人工復育成果很好,值得他們學習。

<<媒體報導>>


大葉大學沉香復育有成 國際專家也來看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專家到大葉大學,由教授何偉真(右二)導覽復育成功的沈香林。 記者何炯榮/攝影

分享
沉香因瀕臨絕種,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大葉大學復育有成,成為國內沉香研究基地,昨天下午世界沉香復育促進會邀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專家來台,參觀大葉大學的沉香林。
大葉大學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講座教授何偉真,長期帶領學生從事沉香復育研究,建置沉香林,園內有8年生以上樹木供研究用。她說,沉香被譽為「植物中的鑽石」,大葉研究團隊正研發較簡易有效的結香方法,希望能達到高度的實用性,促進台灣沉香產業發展。
自然界的沉香樹只有極少數個體會產生沉香樹脂,過去為採伐珍稀沉香木,大量砍伐天然林,造成沉香樹瀕臨絕種,1994年間,CITES公告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護植物。
台灣不是沉香原產地,近年來種植了超過200萬株沉香樹,可說是復育沉香有成。世界沉香復育促進會邀請CITES專家前來台灣交流,見證台灣學者專家的努力。

何偉真說,台灣邁入沉香產業發展國家,未來台灣生產的沉香及其加工產品,都可以透過向CITES申請,正式打入國際貿易市場,行銷全世界。(新聞來源: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323545 )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