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大葉大學台北召開「學術倫理的灰色地帶」公開論壇

大葉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章忠信
大葉大學台北召開「學術倫理的灰色地帶」公開論壇
「掛名作者」一年就可以「著作等身」,國外學界驚嘆臺灣學者論文產量是世界標準的十多倍,這是恭維?還是嘲諷?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與文化研究學會合辦的「學術倫理的灰色地帶」公開論壇,8日下午2點到5點在台北市定古蹟紫藤廬召開,針對台灣學界近年來關於學術倫理所引發的曖昧疆界提出討論。


論壇邀請到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劉紀蕙所長主持,台灣大學城鄉所畢恆達教授、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林文源教授、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戴伯芬教授、世新社發所陳政亮副教授、大葉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章忠信主任擔任與談人,希望透過不同領域學者的意見交流,共同探討學術倫理的爭議與解決方向。
大葉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章忠信強調,學術倫理沒有灰色空間!從智慧財產權法的角度來看,違反學術倫理的最大癥結是學界長久以來的錯誤觀念,把「做研究」、「論文指導」、「同儕建議」等「觀念」上的貢獻或價值,直接跟「寫論文」劃上等號,加上人情酬庸及因循鄉愿,積非成是,導致學界大老、指導教授、計畫主持人,不必寫論文,就可以掛名別人的論文,一年發表多達數十篇,而真正努力不懈的年輕學者,一年頂多寫二、三篇論文,還不一定能獲得刊登。
章忠信主任指出,立法院審議中的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增訂第19條處罰代寫碩、博士論文的業者,可是對於學界「掛名作者」、老師拿學生論文發表、將研究助理寫的資料當成自己論文內容,卻是視而不見,只敢拿學生開刀,卻輕縱違反學術倫理和著作權法的為人師表。
章主任建議,要解決這些違反學術倫理的亂象,釜底抽薪的方法,是教育部及科技部必須拿出決心,不能只偏重論文發表的數量,在研究計畫申請審查及評鑑、升等的相關辦法中,對於用心研究、教學、主持研究計畫、指導學生的老師,也該給予相同的評價,才不會發生不寫論文的人一年就可以「著作等身」的不合理現象。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