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臺灣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
臺灣大葉大學是一所位於臺灣彰化縣的新興私立大學,創校於1990年,原名為大葉工學院,於1997年改名為大葉大學。創校宗旨在於建立一所德國式工業大學,以理論與實務並重、人文與科技整合的理念,透過師徒傳承與產學合作的做法,培育具有創意與品質的專業人才。近年來,大葉大學在學術研究方面,尤其是工程領域表現卓越。
校長武東星先生是大葉大學第六任校長,2010年10月就任,任職以來,武校長積極帶領師生擁抱改變、熱情學習,提升學校行政效能、推進教學改進、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等,使學校朝著“念大葉、好就業、就好業”的目標邁進,為深入瞭解大葉大學在辦學特色、院校治理、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情況,《世界教育資訊》雜誌對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教授進行了專訪。
訪談中,武校長詳細介紹了臺灣大葉大學的辦學特色、學校治理及未來的發展目標,以下是刊登在《世界教育資訊》雜誌第14期的部分訪談摘要:
《世界教育資訊》:尊敬的武校長,很高興您接受我們的採訪。首先,請您結合貴校的概況,談一談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
武東星:大葉大學是一所新興的私立大學,建校不足30年,但在學術研究、產學合作、教學績效等方面都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近年在學術研究方面,據臺灣ESI論文統計,我校工程領域進入世界前1%(以論文被引用次數計算);在2014年2月公佈的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Universities)結果中,我校躋身全球前6%;我校學生在“德國紅點(Reddot)設計”、“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莫斯科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等國際比賽中屢獲殊榮。
我校目前共有工學院、設計暨藝術學院、管理學院、外語學院、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觀光餐旅學院及護理暨健康學院7大學院,師生近1.2萬人。除了強化基礎通識與專業學科的教學輔導外,大葉大學更透過師徒制、大葉四肯書院、社團活動等潛在學習,培養具備“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特質的學生;同時為強化學生專業及就業競爭力,學校特設結合業界師資的雙師課程,積極推動“學生全職實習方案”,讓學生充分實踐校訓中“理論與實務並重”“從做中學”的真諦;另外再加上教授們在學術研究與產學合作上的不斷努力,大葉大學致力於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中堅份子,並朝著“企業夥伴型大學”願景邁進。
《世界教育資訊》:在2016年的發展輪廓中,大葉大學提出在學術聲譽方面全球前5%排名和彰化第一的發展目標。請問大葉大學是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以實現上述目標的?
武東星:高校競爭力的提升關鍵在於學校的治理或管理。具體來看,我們大葉大學主要以“三化”和“三感”為目標和途徑,促進我校競爭力的提升。“三化”是指國際化、在地化和產業化。第一,國際化。在全球化時代,國際化既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又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需求。國際化要求每一所大學應多與其他大學進行學術及管理方面的往來,吸取其他大學的優點,比如借鑒協同合作的方式、遠端教學實施的方法途徑等。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化不僅僅表現在學校人才的外送,還體現在學校對於先進理念、做法的學習和吸收。第二,在地化。所謂在地化,就是指高校的建設一定要對其所在的地區作出特有的貢獻。過去,一些學校將學生封閉在學校的高牆之中。此種做法一方面限制了高校對當地產業發展及經濟繁榮的貢獻,另一方面也制約了學校本身的發展。因此,高校發展在地化非常重要。第三,產業化。每一所高校都有一定的科研投入,科研的產業化能夠協助產業的提升。我認為,國際化、在地化和產業化已成為大學治校管理的必然趨勢,因為學校面對的是師生、所在地區的人民以及國家資源的投入。
大學的治理在做到“三化”之後,還要注重“三感”。第一,學校應具有時代感。比如,臺灣過去是以工業製造為主,製造業占臺灣生產總值的70%-80%,甚至更高,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服務業占臺灣生產總值的70%以上。這就要求大學應根據時代的變化對學科設置、培養目標等做出適當的調整。若人才培養只從學校老師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出發,而不考慮時代的需求,很大可能會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與時代脫節,造成失業問題。因此,大學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第二,大學應具有親近感。即學校應時常與地方、地區、政府等進行互動交流,甚至合辦活動,增進家長、所在地區人民、政府等對學校的瞭解,同時也可提升學校知名度。比如,我們學校就通過很多的開放日(open day)來提升親近感。第三,學校應為在校師生創造幸福感。大學的首要任務在於培養人才。大學應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有幸福感,而不是以領導或教師的個人喜好為主。另外,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教師的幸福感同樣應得到關注。為在校師生創造幸福感,關鍵在於學校制度的設計。合理的制度設計可以調動所有師生的積極性,比如我們學校的獎勵制度。對於教職工,我們不會一年只發一個年終獎金,而是會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予及時的獎勵;對於學生,同樣如此,比如學生去參加國際性的競賽並取得了榮譽,我們就會及時給予獎勵。
在我看來,若能把“三化”和“三感”做好,每一所學校都有機會成為精緻而有特色的世界名校。
《世界教育資訊》:在“三化”、“三感”的目標下,大葉大學具體是如何去實踐的?
武東星:產業化與在地化是相輔相成的。大葉大學位於臺灣的彰化縣。彰化縣有26個鄉鎮,大約130萬人口。每個鄉鎮都有其特色產業,比如全世界排名前幾名的輪胎、康師傅速食麵、捷安特自行車等。除了全球性的品牌,還有一些做五金、傢俱等的本地品牌。在我看來,大學院校的科研不是只做類似於半導體、顯示幕這類的東西,它可以觸及到很多產業。大葉大學很重視科研產業化,我們學校做科研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產業化,即通過產業技術協助產業的提升,以獲得更大的利潤及為臺灣做出更大的貢獻。比如很多外語人才在協助當地的產業做外銷出口;設計學院的設計美工有利於商品價值的提升等。因此,大葉大學跟彰化縣26個鄉鎮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與當地很多產業都建立了聯繫。學校的科研也只有與社會進行緊密的融合,才能提升產品的價值,凸顯科研的意義。
在產業化、在地化過程中,學校不僅與社會建立了良好的聯繫,同時,學校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過去,臺灣少子化問題很嚴重,而臺灣有160多所大學,因此臺灣很多學校的學生人數在減少。由於知名度的提升,過去三年,我們學校學生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近2000人。
大葉大學是一所重視品格教育的大學。大葉學生最大的特質就是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很多企業主很看重學生的對於工作的態度,非常肯定大葉學生的四肯特質,很歡迎我們的學生。為了增加學生的幸福感,學校還設置了服務學習,即要求每一位學生畢業之前要完成50個小時以上的服務學習。在服務學習過程中,他們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同時自身的成就感也得到提升。在我看來,人有了成就感就有幸福感。
(來源: http://www.wei.moe.edu.cn/zh/?p=6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