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課程結合地方文化 大葉大學邀康原分享台灣歌謠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邊瑞芬「跨時性社區參與學習模式建構:以通識課程融入地方常民生活傳承與創新課程設計」計畫,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兩年期補助,引導學生認識彰化地區的民俗與文化,29日上午特別邀請彰化知名的文史工作者康原,與學生分享「台灣歌謠與民俗節慶」。
大葉大學休閒系邊瑞芬老師(左)介紹演講者康原老師(右)
邊瑞芬副教授指出,為期兩年的「跨時性社區參與學習模式建構:以通識課程融入地方常民生活傳承與創新課程設計」計畫,結合通識課程「台灣民俗與休閒文化」、微學分課程「社區常民生活專題實務與實作」,鼓勵學生認識地方文化,進而透過實作學習與社區參與學習,體驗地方活動,將民俗文化影像化,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協助社區推動地方文化觀光發展。除了社區參訪與在地觀察,也讓學生訪談民眾,認識傳統民俗文化,幫助學生能建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點,從教室到生活社區,一方面運用「在地連結」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效,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去實踐個人與社會的聯結,地方常民生活文化保存盡一分心力,比如學生就拍攝了天門宮進香、田中馬宿營等影片。歌謠是民俗的基礎,作家康原不只是著作等身,更長期深耕彰化地區歌謠,與施福珍合作《台灣囝仔歌的故事》,此次特別邀請他演講,透過他豐富的創作與文化推動經驗,啟發學生的創意與行動。
大葉大學通識課程邀請康原(前排左二)分享台灣歌謠
曾獲磺溪文學特別貢獻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的康原,透過歷史文化與歌謠,帶領學生認識土地,說唱俱佳的康原也分享了自己運用俗諺、繞口令等元素創作的「布袋戲」、「猴與狗」、「阿肥」作品。康原表示,創作是生活經驗加上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他鼓勵學生活用學習到的各種知識,將詩歌運用到地景導覽等不同面向。
大葉大學邀請康原主講台灣歌謠與民俗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