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葉松根創辦人7月19日清晨逝世
實業家興業辦學 育才無數
造福社會 典範流芳千古
大葉大學創辦人葉松根先生今(19)日清晨於彰化縣員林市家宅中逝世,享壽80歲。創辦人逝世消息傳回大葉大學,全體教職員同感震驚與不捨。
葉松根先生一生成功經營汽、機車、機械、百貨等多家大型企業,更創辦大葉大學為國家作育英才,賢達典範足為世人效法。大葉大學校長梁卓中表示:教職員秉持創辦人的精神戮力辦學,繼續實踐創辦人為台灣蓄積人才的遺志。
|
大葉大學創辦人葉松根先生秉持為國家作育英才的精神辦學 |
葉創辦人於民國53年創立羽田機械,生產摩托車車身、齒輪等零件供應商起家,又與法國標緻技術合作跨足整車生產首部國產的Peugeot 505問世。民國72年再與日本大發汽車合作生產祥瑞汽車,成為暢銷車種。葉創辦人的經營觸角後來更跨足零售百貨,民國83年與日本百年零售企業高島屋合資合作,讓天母大葉高島屋百貨公司成為業界跨國合作的先驅。
|
葉松根先生取法德國式工業大學辦學精神,創辦大葉大學 |
有鑑於台灣軟實力的基礎建設,葉創辦人師法德國式工業大學,在民國79年3月創辦了大葉大學,期望為台灣人才庫累積更多的能量。梁校長說,葉創辦人時時提醒學校要以「理論與實務並重」、「人文與科技整合」的理念,透過「師徒傳承」與「產學合作」的作法,培育具有「創意與品質」的專業人才。創校迄今已29年,培育出的畢業生已超過5萬5千人,這些畢業校友散佈在台灣與海外的各行各業,皆秉持大葉創校精神,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骨幹棟樑。
梁卓中校長強調:葉創辦人和藹可親、視學子如子弟,致力提升大葉大學的師資設備,為台灣儲備菁英人才。葉創辦人擁有關懷人類的胸襟與練達的經營長才,不但是成功的實業教育家,更是為大眾謀福利的公益事業家,他一生所締造的偉大事蹟,著實值得後人效法之典範。梁校長將率領大葉大學全校師生,秉持葉創辦人的教育理念,繼續貫徹執行他的「作育英才、造福社會鄉梓」遺志。
<<媒體相關報導>>
資訊來源: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979873
《大老闆故事》壯志未酬台灣魂 大葉葉松根的品牌夢
2018/08/24 14:08
曾在台灣車輛製造及重工業引領風騷的大葉集團創辦人葉松根,七月在家中跌倒不幸辭世。才剛與日本友人相聚時說過「人生70才開始,100歲時再舉杯慶祝」的葉松根竟壯志未酬,業界不勝唏噓。 圖/大葉集團
「人生70才開始,100歲時我們再舉杯慶祝吧!」
大葉集團創辦人葉松根立志要開創屬於台灣人自主研發的汽機車品牌。葉松根20歲創立羽田機械,精心研發第一部台灣自行開發的「羽田50」機車,日後又引進義大利比雅久機車,早期在台灣機車市場風光一時。 圖/大葉集團
7月3日大葉集團董事長葉松根在日本才剛用這句話與友人道別,半個月後,竟在彰化員林老家突然辭世,壯志未酬。同享最後一次天婦羅料理的日本早稻田副校長關昭太郎,在葉松根追思音樂會上寄來一封信,用這句話記述葉松根生前的雄心壯志,也讓現場上千位業界至親好友淚流滿襟。
「半夜裡我們護送這個20多米高、數百噸重的『龐然大物』,用時速10公里行駛在高速公路上,40分鐘車程,我們整整走了十夜!運送的巨型大卡車非常壯觀,全車一共有48顆輪胎!」大葉集團創辦人葉松根么兒葉季展講起父親所做的「大事業」,語氣充滿贊嘆:「這是我這輩子頭一次了解什麼叫『陸上行舟』。」
這個「龐然大物」,就是今天大葉集團阜德機械射出成型的工具機台。民國75年間,在汽機車製造正如日中天的葉松根,為了大量量產汽車保險桿、儀表板以及摩托車外殼等車輛零組件,特地從生產豹2型坦克的德國國防工業公司KraussMaffei,整廠輸入塑膠射出成型機。
大葉集團為大量量產車輛零件,旗下阜德機械從德國國防工業公司KraussMaffei,整廠輸入塑膠射出成型機台,總計20多米高、數百噸重,從德國運抵台灣後曾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運送,過程宛如「陸上行舟」。 圖/大葉集團
當年負責父親交辦的這項業務,就是葉季展。當「龐然大物」從德國運抵台中港,超大運輸船就動用了足以承受600噸重量的超大吊桿,陸地上更出動十多台移動吊車,上百人費盡力氣才將這台數百噸重的射出成型機搬上這台具有48顆輪胎的全台最大運輸車。擔心會壓垮道路橋樑,驚擾百姓,負責運送的葉季展只能趁入夜後才行進。抵達後一群人仍舊傻眼,原來,位在埔心的廠房只有20米高,機台太大進不去。最後在葉松根一聲令下,數百人立即拆了廠房屋頂,48小時內,才讓這項當年成本高達16億的工程,順利「入厝」。
傾注全力,就為了達成台灣人能自主研發重工業機械品牌的夢想,這是葉松根79年傳奇一生的一個縮影。
大葉家族天生具有「創業DNA」,第一代葉贊是老先生,7歲時父母雙亡,隻身一人離鄉前往彰化員林闖天下。賣條油師傅憐他無依無靠,收留當學徒,雖不識字算數,但天生是生意囡仔,幾年光景,從賣油條到跨行賣自行車,還自創台灣品牌「山葉自行車」。
第二代葉松根更青出於藍。19歲那年,葉松根向父親借了60萬創立羽田機械,從機車零件到汽機車組裝製造、從兩輪機車到四輪汽車、從地上跑的到天上飛的、從交通重工業到百貨零售、土地開發,葉松根一手締造的大葉集團,開枝散葉。
眉心一顆痣,是葉松根的正字標記,每當事業歷經大起大落,葉松根總會不自覺地摸起眉心痣思索,最後竟能關關難過關關過。據說,這顆痣大有典故,當年葉贊是老先生向菩薩苦求子嗣,最後菩薩恩賜麟兒留了這個標誌。儘管是獨生子,老先生要求葉松根6歲起就要學賣冰、零食賺錢,學習自我承擔。
從小在父親自行車行耳濡目染,葉松根迷上各種車輛機械的拆卸組裝,立志要開創屬於台灣人自主研發的汽機車品牌。羽田機械創立三年後,終於推出第一部自行開發的「羽田50」機車。胸懷大志的葉松根,抓到第一個契機,就不會放走第二個。考量機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葉松根開始引進義大利比雅久機車生產技術,不久,第一部速克達「比雅久125」正式上路,市場大受歡迎,甚至開始外銷東南亞、美國和歐洲。
羽田機械創立三年後,推出第一部自行開發的「羽田50」機車,並引進義大利比雅久機車,生產速克達「比雅久125」,一度外銷東南亞和歐洲等地,頗受市場歡迎。 圖/大葉集團
兩輪機車事業大勝利,葉松根開始增資擴廠,朝四輪汽車發展,成立大葉重工業及新力鋁壓鑄公司,引進法國標緻汽車生產技術,民國68年,第一部羽田「標緻504」汽車出廠;除了法系車,鑑於國內日系車當道,葉松根更導入日本「大發工業株式會社」生產技術,不僅開發出「大發祥瑞1000」平價小轎車,同時還開發出「大發穩賺」客貨兩用車。
兩輪機車事業旗開得勝,葉松根同步朝四輪汽車發展,民國68年,第一部羽田「標緻504」汽車出台;其後更導入日本「大發工業株式會社」生產技術,開發「大發祥瑞1000」轎車及客貨兩用車。 圖/大葉集團
當年在國內車廠排名第六的羽田汽車,隱隱然已成了台灣汽機車製造業的小巨人。相中大葉集團在重工業佈局的雄厚基礎,當時的國防部長郝柏村主動登門拜訪葉松根。受困台灣艱難的外交處境,武器採購不易,郝柏村希望大葉集團能匯集重工業的實力,為國家軍隊開發新進武器。
郝伯村一句話,讓葉松根認真打造軍用裝甲運兵車,自掏腰包從法國ACMAT軍用車輛工廠引進兩台裝甲運兵車在台組裝,並在南投鯉魚潭正式下水試車成功。 圖/大葉集團
郝柏村一句話,讓葉松根車輛製造版圖,不再侷限商業民用,開始挑戰水陸兩用的裝甲運兵車,於是,葉松根自掏腰包,跑遍了德法,最後認認真真從法國ACMAT軍用車輛工廠引進兩台裝甲運兵車在台組裝。然而,正當這兩輛裝甲車在南投鯉魚潭正式下水試車成功、獲得一陣歡呼後,郝柏村卻回覆了另一句話:「目前這不是國防部優先發展的項目。」
短短兩句話,葉松根斥巨資引進的裝甲車,以及駐台大半年、協助完車組裝的法國工程師們為數可觀的駐廠費用,就此全數泡湯。摸了摸鼻子,葉松根並不氣餒,雖然在軍用裝甲車壯志未酬,但葉松根在交通事業的雄心,已從地面車輛,翱翔到天空。
民國78年,葉松根到美國參觀飛機特展,會場上遇到一台採用加州理工學院陳磊博士專利、由美國飛機公司AASI開發出來的JETCRUZER 500SS原型機。「這台飛機能飛嗎?」葉松根問。「當然能飛,只是,你敢坐嗎?」陳磊也問。當下葉松根二話不說,就坐上了這台六人座小客機,和陳磊在天空中飛行了一圈,下機後,葉松根決定投資AASI十億台幣。當年葉松根在美國參與正式簽約時,還登上當時世界日報頭版,這可是40多年來華人參與美國飛機研發製造的頭一遭。
民國79年間葉松根投資十億參與美國飛機公司AASI開發JETCRUZER 500SS小客機,號稱40多年來華人首度參與美國飛機研發製造。 圖/大葉集團
然而,正當大葉集團聲勢飛龍在天,由於事業版圖擴張太快,加上當時日幣急速升值,從日本進口的汽機車零件成本遽增,雄心勃勃但一直缺乏財務靈活調度的葉松根,終究因資金周轉失靈,羽田爆發財務危機。
葉家人其實對跑銀行「三點半」並不陌生。葉松根育有五男二女,在集團內強勢管理,對五個兒子也管教甚嚴,中學就被葉松根要求到旗下各個事業工廠打工見習,兒子們從小就常聽父親在講「三點半」。儘管「打造自主品牌」的夢想從未消失,然而財務運作一向不是葉松根的專長,在十多年前羽田爆發嚴重財務危機後,從此開始全面淡出台灣製造業市場。
多年來,葉松根一天只睡5小時、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前半生埋首製造研發,後半生卻困於數十億的銀行債務和積欠近億的稅。淡出製造業的葉松根,日後轉進百貨零售和教育事業,大葉高島屋和大葉大學反成了他晚年生活的重心,特別是以「德國式工業大學」培育科技工藝人才的大葉大學,29年卓然有成,政商菁英輩出,彰化縣長魏明谷、威健董座胡秋江、怡利電副董陳錫堯等,都成為社會閃閃發光的大葉人。
幾年前,葉松根終於還清纏身多年的企業債務與個人稅務,未料身體一向硬朗的他,上個月在家中清晨如廁時跌倒不幸辭世。一生心願,想為台灣自主研發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縱使今生無法完成,未來的大葉人將代代傳承。
(資深撰述 張甄薇)
更新時間:2018/08/28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