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廢車用鋰電池回收技術
大葉大學李清華院長榮獲專利與發明獎金牌
電動車可以減少空氣汙染,但也衍生出新的廢棄物電動車電池,大葉大學工學院院長李清華獲國科部三年期計畫獎助,帶領環境工程學系博士生蘇瑞鴻、碩士生蔡佳淑、陳品岑、李連耀、盧冠燊、黃于睿研發廢車用鋰電池回收技術,相關成果連續兩年在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勇奪金牌,「廢車用鋰鐵電池正負極混合物的回收方法」今年更是進一步取得發明專利。
大葉大學工學院李清華院長的廢車用鋰電池回收技術取得專利
大葉大學工學院院長、環工系教授李清華表示,環境永續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因應綠能趨勢發展的電動車越來越普及,車用廢電池成為新興廢棄物,如果沒有妥善回收處理,將會造成環境汙染與資源浪費,因此實驗室著手研發電動車廢電池回收技術,歷時三年累積豐碩成果,連續兩年都在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獲得金牌,目前已取得一項專利,相關技術也技轉廠商。市面上電動車使用的電池以鋰電池為主,車用鋰電池又分成鋰鐵電池與廢三元鋰電池兩大類,實驗室第一階段進行鋰鐵電池回收研究,先將廢鋰鐵電池正負極混合物進行焙燒、研磨與篩分處理,再將粉末經浸漬、置換、沉澱、晶析等步驟,可成功回收電池中的銅、鋁、鐵、鋰等有價金屬,讓資源再利用。「廢車用鋰鐵電池正負極混合物的回收方法」去年榮獲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金牌,今年取得發明專利。
大葉大學工學院李清華院長(中)獲國科會三年期計畫獎助,研發廢車用鋰電池回收
大葉大學環工系團隊研發廢車用鋰鐵電池正負極混合物的回收方法
李清華院長指出,完成鋰鐵電池的回收技術開發後,團隊第二階段以三元鋰電池為研究對象,三元鋰電池的目標金屬有六種,因此難度比鋰鐵電池高,實驗室使用濕法冶金方法,針對廢車用三元電池的正、負極混合材料,回收其中的鋰、鋁、鈷、鎳、錳、銅等有價金屬,其中鋰金屬價值最高,每公斤約新台幣一萬三千元,創造循環經濟的同時,也能避免環境污染問題。他帶領碩士生黃于睿、施辰宣、盧冠燊參加2022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廢車用三元鋰電池回收利用技術」同樣獲得金牌肯定,目前申請專利中。
環工系碩士生黃于睿說,他大二加入李清華教授實驗室後,在老師與學長姊的帶領下投入廢車用鋰電池回收研究,參與過程不只是學習到知識技術,也引發了他對資源再生研究的興趣,因此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廢車用鋰鐵電池正負極混合物的回收方法」是他人生第一張發明專利,他期許自己未來可以在相關領域有更多成果。
大葉大學工學院李清華院長(右)指導環工系碩士生盧冠燊(左)研發廢車用鋰電池回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