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大葉大學造藝系畢展 學生用作品傾訴生命故事



大葉大學造藝系畢展  學生用作品傾訴生命故事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即日起至429日,在設藝學院展覽廳、圖書館一樓,舉辦畢業展「那個誰」,展出金工、編織、陶藝、漆藝、石雕、泥塑、木竹、裝置、繪畫九大工房四年級學生的畢業作品。


大葉大學造藝系曾盈慈的「破蛹」,入圍新一代設計展「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

    曾盈慈的竹藝作品「破蛹」,運用六孔編、輪口編等技法,編成20件作品,入圍新一代設計展「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曾盈慈說,她從小就一直受到父母的保護,以前會覺得爸爸媽媽這樣很煩,大學自己離家住外面,才懂得父母的用心,現在她即將畢業了,希望透過「破蛹」這樣的題材,告訴父母她長大了,不用為她擔心。一開始她想用織品做蝴蝶,吳汶錡老師建議她嘗試竹編創作,並請工藝大師張憲平協助指導,能夠順利完成第一個竹藝作品並入圍新一代設計展,真的好開心。

大葉大學造藝系張桂蓮的茶具組「紅圓」,是懷念公公的作品

    張桂蓮的金屬工藝茶具組「紅圓」,是懷念家中長輩的作品。現齡51歲的張桂蓮表示,她的公公去年過世了,生前公公很喜歡吃「紅龜包」,後來年紀漸長、牙齒不好,每逢年節她會幫忙用刀子把「紅龜包」切小塊,讓公公食用,因此她轉化「紅龜包」的形象為茶杯跟茶壺,並把茶壺的壺把設計為刀柄,傳達她對公公的思念。

    吳佳勳的立體編織作品「我,在這」,透過趴坐在地上的人,表現內心的想望和掙扎。吳佳勳說,她內心很期待作品可以被看見,但實際上卻不敢做出更積極的行動,蜷曲、趴坐的姿勢,代表她對安全感的追求,背上冒出的想像物是她的企圖心,不斷延伸的頭髮則是她的思緒。

大葉大學造藝系張桐的木雕「虛擬的自由」,批判網路霸凌

    張桐的木雕創作「虛擬的自由」,人物臉部挖了一個大洞,從中飛出一隻白鳥,非常引人注目。張桐認為,網路社群發達的現在,看似言論自由,其實存在著無形的霸凌。他的木雕人物沒有臉,除了象徵躲在網路背後,也意味著臉被鳥佔據的無助感,希望能引導大家反思,網路的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上的。

大葉大學造系吳甄甄用銅製皮鞋「他在」,跟媽媽的男友對話

    吳甄甄的金工創作「他在」,是一雙銅製的男性皮鞋。吳甄甄指出,剛開始她無法接受媽媽交男朋友這件事,十年過去了她才漸漸能夠接受。選擇鞋子當主題,一方面象徵只能停在玄關的距離感,另一方面,鞋子的出現代表一個人在不在家,她希望藉由這雙穿不走的鞋子,告訴叔叔,希望他一直陪在媽媽身邊。

大葉大學造藝系畢展


    吳甄甄也說,大家在創作畢業作品的過程,看到很多其他人的創作,但常常搞不清楚作品的作者是哪個同學,交談時就會以「那個誰」取代。此次展覽名為「那個誰」,就是想表現作品比作者更令人難忘的特質,歡迎大家429日前到大葉大學,或是51316日到臺北世貿一館的「新一代設計展」,一起來欣賞他們的作品。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