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建國百年台灣燈會觀光局苗栗縣盛大舉辦
大葉造藝系才華出眾傲視群倫獨獲肯定
師生百人團隊齊心打造開創性藝術燈區
【大葉大學訊】在國內向來被視為民俗技藝定位的台灣燈藝作品,即將產生重大突破!由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師生組成的百人團隊,日前已被「2011台灣燈會」的主辦單位交通部和苗栗縣政府選定為今年燈會首創,佔地廣達2700坪 的「藝術燈區」承辦單位,該團隊將以極具現代藝術感的造形創意與創新工法,結合竹材、漂流木、陶甕、鐵線、LED燈…等多樣傳統與現代科技素材,搭建出富含在地族群與海洋國家文化詮釋意味的戶外光燈藝術作品。大葉造藝系團隊的此項創舉,將把台灣燈藝一舉提升到當代藝術創作的層次,並開創出無限的發展可能性。
吳汶錡主任和學生以竹藤六角編織染色工法創作出客家文化桐花 |
今年適逢建國100週年,一年一度的春節盛典—2011建國百年台灣燈會即將自2月14日 至28日在苗栗縣竹南與頭份運動公園擴大舉行,預估15天的燈會,將吸引超過500萬人次的賞燈人潮。主辦單位交通部與苗栗縣政府為了開創新局,今年還特別闢出2700坪 的面積設置「藝術燈區」,並經由公開招標的程序,以新台幣300萬元的決標金額,選定由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吳汶錡主任領軍的師生百人團隊擔任承包單位。該校同時也是全國各藝術專業大專院校中,惟一獲選出線的教育機構。
吳汶錡主任指出,這次專案將由她和系上的劉抒芳與吉田.敦(日籍)共三位老師,率領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共同執行,這也是該系創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校外藝術參與活動。她期望藉此機會,為學生創造更開闊的視野,與業界實作的經驗。
對於能獲燈會主辦單位青睞的原因,吳汶錡表示除了該系在藝術界的優良聲譽外,主要是因為團隊所展現出的創意性價值。據她介紹,他們創作的作品不僅呈現出視覺美感,也表達了深層的人文思維。另外在材質的選擇上也因應「節能環保」原則,使用竹材、漂流木和節能省電LED燈等兼具傳統與現代的環保材料來創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團隊的藝術家人才濟濟,包含以保存傳統技藝為終身職志的國家薪傳獎得主,還有留學法國、日本的專業老師,因此團隊的專長與風格兼具傳統、現代、本土、國際、環保、藝術…等多樣化創意元素。
她同時說明,在今年燈會「藝術燈區」的廣大區域中,他們由文化意念角度,共規畫了代表台灣歷代居民來台奮鬥歷程和共同記憶的「篳路藍縷」主軸線區,象徵多元族群融合產生巨大發展能量的「巨人區」,以及寓意台灣以海洋立國,兼容並蓄,自由開闊,萬物和諧共生的「海洋區」。
大葉造藝系團隊設計的2011台灣燈會藝術燈區全圖 |
除了總體區位規畫外,大葉團隊在戶外藝術展示作品的個體設計上更是創意百出。在藝術燈區入口處,國寶級竹編大師張憲平 老師以竹子為素材創作的「蒲公英意象」立體作品,藉由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繁衍後代的自然現象,來隱喻台灣先民強韌的生命力。接下來將引領觀眾進入歷史長廊的,是他以特殊技法製作80米 長、3米 寬、3.5米 高ㄇ字形的大型立體竹編時間長廊,在沿著山坡起伏的步道中,引導觀眾在虛實交錯、光影繽紛中領略不同時期、不同族群的故事。
篳路藍縷區的竹藝作品 |
竹編時間長廊設計圖 |
隨著觀眾的步伐,在藝術燈區現場地形最高處,迎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由吉田.敦老師以漂流木為素材創作的三件式大小相間的立體巨人雕塑群,其中大巨人高達5米 ,小巨人也有3米 半的高度。漂流木是來自山上不同品種、不同樹林的木材,藉此象徵台灣這塊土地上多元族群和諧共存,與族群融合後新的生命和文化。
大葉造藝系師生以漂流木搭建立體巨人 |
巨人右後方沿著小河的草地和林間,由劉抒芳 老師創作一系列關於海洋故事的燈藝作品。在林間小徑左右兩側的草地上以藍色LED燈裝置出如海洋般的海浪簾幕,另外在河邊的林間也以LED燈牽繞樹林裝置出如海浪般的帶狀光影,讓人在視覺上就可感受到溫暖婉約的海浪,而且還能經驗到洶湧的波濤。在藍色海浪的林間,再以傳統技法製作大小不一各式珊瑚群和倚其共生的各種熱帶魚和軟體動物。另外在林間樹上則高掛大小不一的水母造型燈籠,呈現出大海的大肚能容與自由敞開,讓任何生物都能自在漂浮於中。
劉抒芳老師率領同學以剛硬鐵材創作出生動的軟體海洋生物 |
海洋區的海洋生物意象創作示意圖 |
吳汶錡主任最後也對這次參與燈會的最大藝術價值意義提出她的看法。原來的台灣傳統燈藝作品,囿於人才素質、創作觀念與技法,因此一向都只能遊走於民俗文化的領域。但是近年來國際觀光旅遊、餐飲、商品和服務等文創產業大走民族文化風潮,使得燈藝的發展空間大開,但是台灣傳統燈藝業者的水準也有待提升。大葉造藝系藉由今年的參與,嘗試將現代化藝術創作的思維和工法,帶進台灣傳統燈藝中,相信將能如同此次的「藝術燈區」,展現出多元、豐富的感官經驗和發展性。
運用在地陶甕素材切割出桐花造型光孔 |
( 新聞編採: 唐國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