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大葉大學校慶國際週 文創學程邀大家體驗異國童玩


大葉大學校慶國際週  文創學程邀大家體驗異國童玩

    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舉辦校慶國際週活動,文創產業國際人才學士學位學程推出「莎士比亞在大葉-憶起玩童玩」,邀請不同國家的境外學生介紹家鄉童玩,讓全校師生同樂,體驗異國文化,並演出英文戲劇「莎士比亞第十二夜」。


大葉大學校慶國際週,學生換上國服介紹各國文化(左到右:布農族,蒙古,蒙古,上海)

    大葉大學文創產業國際人才學士學位學程大三生林芳玉指出,「莎士比亞在大葉-憶起玩童玩」共有九個攤位,分別是臺灣竹蜻蜓,布農族射箭,蒙古木方塊與羊腳踝,中國踢毽子,香港剪刀石頭布選皇帝,馬來西亞風箏跟燈籠,韓國抓石子,日本拋沙包,越南丟球抓筷子。一方面讓全校師生從各國童玩的玩耍,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另一方面,透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話,讓大家認識異國童玩的異同。

大葉大學文創產業國際人才學士學位學程學生邀請大家一起玩童玩

    蒙古籍英語系碩士生瑪麗(Mary)說,羊腳踝是用真的羊腳踝製成,蒙古的傳統遊戲之一,此次活動他們用紙黏土來模擬羊腳踝,讓大家試玩。羊腳踝的玩法有點像彈珠,用一顆去打其他顆。除了一般玩法,羊腳踝有四個面,分別代表馬、駱駝、山羊、綿羊,過年時他們也會用羊腳踝來占卜。

大葉大學蒙古學生體驗布農族射箭文化

    布農族的金晏如同學說,布農族的「射耳祭」以前是射鹿耳,現在已改成射豬耳﹔用免洗筷子做成弓箭,透過射氣球的活動,讓大家感受原住民的打獵文化。

大葉大學馬來西亞籍學生李承擇(左二)介紹馬來西亞的風箏與燈籠

    馬來西亞籍的海青班學生李承擇畫了風箏的小圖案,讓大家DIY當紀念。李承擇表示,臺灣常常可以看到一個人玩小風箏,馬來西亞的風箏都很大型,比人的身高還要長,要二、三個人才能放。風箏在馬來西亞已經有五百多年歷史,馬來西亞每年二月舉辦「風箏節」,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會聚在一起放風箏。


    來自上海的王鈺說,毽子是她從小就會踢的玩具,傳統毽子是用雞毛做的,他們也會自己做,店裡賣的毽子則是塑膠製。此次「莎士比亞在大葉-憶起玩童玩」活動,她體驗了日本的沙包、台灣的竹蜻蜓,都是她以前沒玩過的,感覺很新鮮、很有趣。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