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攜手芬園農會
八卦台地聚落共創共學
大葉大學環境教育中心獲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與環保署獎助,推動八卦台地聚落環境教育共榮,31日與彰化縣政府、芬園鄉農會、文德國小、參山風景區管理處共同舉辦「八卦山脈生態鳳茶坊~環境永續社區營造3.0願景工作坊」,邀集產業、社區、學界代表齊聚一堂,交流社區經營經驗,期能開創八卦山地區的新價值。
大葉大學環工系主任陳宜清(右)與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左)合影 |
大葉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主任、環境工程學系主任陳宜清表示,大葉大學是全國第一所同時獲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雙認證的機構,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同樣身處八卦山脈的大葉大學當然是義不容辭協助八卦台地發展。「八卦山脈生態鳳茶坊」的「鳳」是鳳梨,「茶」是茶葉,兩者都是八卦山有名的農特產,八卦台地的紅土土壤排水良好、日照足、雨水充沛,相當適合種植鳳梨等作物,但隨著青壯人口外出工作,農村人口高齡化,同時產生缺工問題,衝擊農村生產結構,唯有農業升級、帶動農業轉型,才是「地方創生」的關鍵。
大葉大學環境教育中心到芬園農會舉辦工作坊 |
陳宜清主任進一步說,八卦台地融合客家、閩南、賽夏及泰雅等不同族群,展現多元包容的文化面貌,其所遺留下來的生活文物與傳統習俗,都是極待保存的珍貴資產。例如全台米粉最大的產地是在彰化縣芬園鄉楓坑一帶,米粉也象徵了台灣過去農業時代的一項代表性的飲食型態。楓坑會成為水粉最大產地,主要是因為位在八卦台地頂端,因山頂風較大,曬米粉時,風是主要因素,但文化逐漸式微,缺乏保存及推廣,被很多人淡忘。
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感謝大葉大學提供資源給社區 |
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指出,「芬園水粉」源自清朝,師傳中原,堅持古法,七分風加三分陽光,先人因八卦山麓清新的空氣與甘甜的泉水而建村製造,歷經五代工法相傳,因而有「青山不老,卻為水粉白頭」的諺語流傳。「做中學、學中做」是食農學習的教育過程,從環境教育培養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並經由飲食文化、農業生產中懂得惜福感恩,此次工作坊活動結合教育、文化、社區與學校,為食農教育揭開序幕,藉由大葉大學的專業引導,為芬園鄉點光芒、創經濟,活化社區、營造幸福農村。
大葉大學獲教育部與環保署獎助,推動八卦台地聚落環境教育共榮 |
陳宜清主任強調,工作坊是凝聚向心力、交換建言的起點,大葉大學將整合校內跨領域的環境教育資源,攜手在地社區,建立八卦山地區農業聚落產銷社群,同時強化八卦台地生態環境及人文特色,落實生產、生態、生活的新價值,邁向環境永續。
大葉大學邀集產業、社區、學界代表共同討論芬園環境永續與社區發展 |
活動當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文德國小、同安國小、特生研究中心、彰化縣野鳥學會、巧園智能農業顧問公司等單位都派員參加,交換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