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大葉校友鄭宗政 用策略推「田中馬」

 

大葉大學校友鄭宗政分享推動田中馬的策略

大葉校友鄭宗政  用策略推「田中馬」

 

「田中馬」創辦人、彰化縣馬拉松協會理事長鄭宗政,是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校友,雖然畢業已逾20年,不過鄭宗政回首一路推動「田中馬」,並非盲目或偶然,而是透過在校所學,運用策略分析,擁抱核心價值,透過團隊努力,才成功打造「田中馬」的價值!

 

大葉大學校友鄭宗政(中)是田中馬創辦人

鄭宗政說,早年從事紡織業,雖然具業界實務經驗,但仍會遇到管理的瓶頸,因此選擇回學校進修,課堂上所學的策略管理,尤其讓他受用,往後他踏入教育界經營幼兒園,乃至創辦田中馬,這段學習歷程都扮演很深的影響。

 

鄭宗政說,課程的訓練,讓他比較不會隨波逐流,決策較果斷,並且更能發揮資源整合的能力,以田中馬為例,從無到有,每一個步驟,背後其實都是他和團隊不斷差異化分析各種國內外賽事的成果,把小鎮的風光和人情味凸顯到國際。

 

大葉大學校友中心林作慶主任(左)肯定校友鄭宗政(右)的成就

「有機會的話,就要盡量往前衝」,鄭宗政也勉勵年輕人,凡事從做中學,不要怕承擔,學到就是自己的,而最大的關鍵就是「熱情」,再透過閱讀、學習,減少自己摸索的過程,與時俱進。

 

大葉大學校友鄭宗政推廣馬拉松

鄭宗政說,如同今年邁入第14屆的「田中馬」,也持續的創新,近年還融入「永續」、「共榮」的概念,而核心價值就是對土地的熱情和珍惜,而他在大葉所學,則奠定發掘特色和行銷的基礎。

 

大葉大學校友中心主任林作慶說,田中馬是很棒的活動,為在地打造串接外界的平台,透過鄭宗政校友的分享,更了解策略經營的重要,也凸顯業界實務和持續學習並進的成果。

大葉大學校友中心林作慶主任(左)拜訪校友鄭宗政(右)

大葉大學USR計畫助力台灣茶拓展國際市場 國際行銷賽頒獎

 

大葉大學國際行銷卓越大賽頒獎

大葉大學USR計畫助力台灣茶拓展國際市場

國際行銷賽頒獎

 

大葉大學USR計畫「安心葉興百業 邁(賣)向全世界」辦理「臺灣好茶全球通:2025國際行銷卓越大賽」,鼓勵學生提出創新且具執行力的國際行銷策略,助力台灣茶產業進軍全球市場,101日頒獎,蒙古學生Batdorj Buyankhishig榮獲冠軍,越南學生Le Thuy Linh獲頒亞軍。

 

大葉大學USR計畫公布國際行銷卓越大賽得獎名單

奪冠的商業經營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學生Batdorj Buyankhishig,聚焦蒙古市場,鎖定2545歲注重健康與文化的年輕城市族群,主打台灣高山茶的手工製作與健康效益,特別推薦烏龍茶、黑茶及綠茶。策略強調文化適應的包裝設計與促銷優惠,結合蒙古本地數位平台與咖啡館合作,並運用當地網紅推廣品牌故事。同時,透過建立本地化B2B網站,促進台灣茶葉生產商與蒙古零售商、進口商的直接連結。

 

大葉大學USR計畫主持人李世傑教授(左)與吳為聖教授(右)恭喜第一名的蒙古學生(中)

第二名的商業經營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學生Le Thuy Linh針對越南市場,強調運用數位行銷與線下體驗活動相結合,打造台灣茶品牌的在地認同感,透過社群媒體精準投放健康與生活風格內容,並結合品茶活動與文化講座,提升消費者黏著度。設計了多元包裝與推廣策略,特別關注年輕消費者及高端茶飲市場,期望透過差異化產品與創新體驗,提升台灣茶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

 

大葉大學USR計畫主持人李世傑教授(左)與吳為聖教授(右)恭喜第二名的越南學生(中)

計畫主持人、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李世傑教授指出,大葉大學深耕茶學教育,不只是培育具科學與創新思維的茶產業人才,更希望結合跨領域專長,讓台灣茶拓展世界版圖,因此特別委託會計與資訊管理學系吳為聖教授主辦國際行銷競賽,參賽者需根據自己國家的市場環境,擬定國際行銷企劃書。經由專業評審團從策略性、創新性、可行性、目標設定及簡報風格五大評分標準中嚴格評選,選出優秀提案。

 

大葉大學USR計畫主持人李世傑教授(中)與得獎的國際學生合影

適逢中秋節前夕,頒獎典禮當天,吳為聖教授也準備了節慶食物柚子與月餅和同學分享,現場既溫馨又歡樂。

大葉大學會資系吳為聖老師準備了應景的柚子與月餅和同學分享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大葉大學設計系賴建源受邀打造微型裝置藝術「貓藝・靜思」 2025台灣設計展走讀彰化藝術鹿港展區療癒登場

 

大葉大學設計系賴建源老師作品「貓藝・靜思」夜間風貌

大葉大學設計系賴建源受邀打造微型裝置藝術「貓藝・靜思」

2025台灣設計展走讀彰化藝術鹿港展區療癒登場

 

2025台灣設計展即將於10月份在彰化盛大登場,各展區裝置藝術作品陸續揭曉,鹿港展區精采可期,其中位於「A&C藝術與貓工作室」的「貓藝・靜思」作品,由大葉大學設計學系副主任賴建源創作,以療癒人心的貓咪意象,帶領觀者進入靜謐的藝術時空。

 

大葉大學設計系賴建源老師為鹿港展區打造微型裝置藝術「貓藝・靜思」

大葉大學設計學系副主任賴建源指出,「貓藝・靜思」是一組結合環保材質與3D列印工藝的裝置藝術,以溫潤石質感打造出三隻神態各異的白色貓咪。作品置於紅磚老屋的木框裡,彷彿靜靜守望著這片時光空間。三隻貓分別以端坐、臥躺與探望的姿態呈現:端坐的貓象徵專注與沉思,臥躺的貓流露安然與自在,而探望的貓則展現好奇與童趣。三種姿態相互呼應,傳遞出「沉思、安適與好奇」之間的和諧,營造出一處靜謐卻充滿生命力的場域。

 

大葉大學設計系賴建源老師組裝「貓藝・靜思」

賴建源老師進一步說,創作靈感源自貓的姿態與氣質,貓看似悠閒,實則敏銳且深具觀察力,希望觀眾透過牠們的存在,暫時抽離日常壓力,享受一段專注與放鬆的靜思時光。展覽地點就在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08-7號「A&C藝術與貓工作室」,歡迎喜愛設計與貓咪的民眾一同前來感受療癒魅力。


大葉大學賴建源老師設計的「貓藝・靜思」在「A&C藝術與貓工作室」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士)協會攜手大葉大學 火災風險量化評估工具講習會報名中

 

大葉大學針對產業需求,推出研習活動

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協會攜手大葉大學

火災風險量化評估工具講習會報名中

 

為提升火災風險評估與管理能力,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協會攜手大葉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系,將於103日下午在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0號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15樓第二講習室舉辦「火災風險量化評估工具講習會」,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XnBvheuqFMzZ6HER6,歡迎參加。

 

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協會理事長何岫璁指出,本次講習會將深入介紹火災風險評估工具的開發背景與應用,並進行實際操作示範,該工具結合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層級防護分析(LOPA)及期望損失模型(E[L]),可協助業主與設計單位量化最大可能損失(MPL)、期望財損(E[L])及生命風險期望值(ERL)等重要指標,強化風險治理的科學性與透明度,提升社會整體安全韌性。

 

大葉大學環安系與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士)協會合作辦理各式研習活動

大葉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系主任周中祺表示,大葉大學深耕防災教育推廣與技術交流,與中華民國消防設備師()協會共同辦理的講習會邀請業界專家、設計單位、審查單位、業主及學術研究者共同參與,分享使用經驗與實務需求,並收集各界寶貴意見,作為後續工具優化及標準化推廣的重要依據,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報名參加。

火災風險量化評估工具講習會活動海報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土地公拐文化再現大村客庄記憶 大葉大學攜手加錫社區推動文化體驗

 

大葉大學舉辦客家文化活動

土地公拐文化再現大村客庄記憶

大葉大學攜手加錫社區推動文化體驗

 

為推動客家文化的跨世代傳承,大村鄉公所委託大葉大學執行「大村有料-客家三代文化共創計畫」,927日在大村鄉加錫社區舉辦「祈拐巡田水」活動,結合文化講座、手作體驗與田間祈福儀式,邀請居民認識文化信仰,重新喚起客庄生活的人文記憶。

 

土地公拐是農業社會習俗

活動由大葉大學藥用植物與食品保健學系助理教授許文光與副教授林芳儀主講,首先分享「土地公拐」在早年農村社會中的角色與意義,參與者透過認識「土地公拐」的由來與文化象徵,深入了解客家族群敬天愛地、祈求豐收的生活智慧。隨後加錫社區耆老分享早期土地公柺的做法與祭祀儀式過程的分享,帶領民眾親手製作象徵守護與祈福的「土地公拐」,使用牧草、金紙與香枝等傳統素材創作,完成後手持土地公拐走進田間,進行祭拜與祈福儀式,象徵巡田守護、祈求風調雨順。

 

大葉大學許文光老師教民眾做土地公拐

計畫主持人、觀光休閒學系助理教授洪文仲表示,「大村有料-客家三代文化共創計畫」強調文化的生活實踐與代間連結,透過參與式活動,讓民眾在手作與交流中感受文化溫度,讓文化不再只是書面文字,而是成為貼近生活的體驗與共鳴,激盪出屬於在地的故事。

到田裡插土地公拐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設計走入社區 大葉大學USR計畫推動大村產業與文化再生

     

社區葡萄染線成果

設計走入社區

大葉大學USR計畫推動大村產業與文化再生

 

大葉大學設計學系執行USR計畫「大村共創:健康福祉設計融合」,於大村貢旗社區發展協會展出多項結合健康福祉、公共設施與地方產業的成果,展現大學與地方攜手合作的多元能量。

 

大葉大學USR團隊的劉宜芬老師(中)帶領社區尋找代表色

計畫主持人、設計學系副主任賴建源表示,此次展覽內容涵蓋戶外公共座椅設計、樂齡遊憩設施,以及運用農業剩餘資材(如葡萄藤)進行的文創試作。透過模型展示與作品解說,與會者得以深入理解課程如何將設計思維落實於社區實踐,讓居民重新認識在地資源,同時展現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如何落實在地方,推動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

 

大葉大學USR計畫團隊與社區座談

賴建源老師指出,從7月一路到9月,大葉大學USR團隊帶著師生與社區居民,在一堂堂課程中展開跨域實驗。課程從纏花工藝起步,居民與學生一同操作細膩的針線,將傳統手藝延伸出富含地方意象的小作品,隨後的植物染與編織課程,則將大村常見的葡萄藤枝轉化為染材,透過媒染、染色與提袋編織,讓廢棄枝條在社區手中重獲新生。

 

大葉大學學生指導社區手工編織

賴建源老師進一步說,到了9月初,創意設計工作坊進一步將焦點轉向「我眼中的貢旗」,師生與居民合力描繪社區的形象地圖,並討論屬於在地的口號與行動卡,逐漸勾勒出社區品牌的雛形。最後的植物染進階課程,更把地方記憶轉化成紋樣語彙,展現在布料之上,既傳承文化也展現設計的創新可能。

 

大葉大學學生指導社區葡萄染

這一連串課程,就像一條編織線,把傳統工藝、地方材料與設計思維串連起來,讓社區居民與大葉大學師生共同走出一條「傳統×創新」的實踐之路。

大葉大學業師與學生指導社區手作纏花


大葉大學USR計畫深入竹山 學生影像記錄茶鄉故事

 

大葉大學USR計畫深耕竹山茶產業特色.JPG

大葉大學USR計畫深入竹山 學生影像記錄茶鄉故事

 

為推動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安心葉興百業 邁(賣)向全世界」,大葉大學觀光休閒學系洪文仲助理教授帶領管理學院「平面及動態影像處理」課程學生,深入南投竹山USR合作場域,實地走訪茶產業文化景點,與當地居民交流互動,藉由鏡頭紀錄地方故事。

大葉大學課程帶學生到竹山記錄地方特色
 

學生們運用課堂所學的影像創作技能,拍攝照片
與短片,記錄竹山的茶鄉特色與在地美景。曾獲神農獎的茶悅杉林創辦人羅正彬與學生分享創立「茶悅杉林」品牌,推廣杉林溪茶葉與食農教育的心路歷程,他認為,每種茶葉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茶葉不只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情感表達。

 

茶悅杉林創辦人羅正彬(左)向大葉大學師生介紹竹山茶

洪文仲老師表示,此次移地教學結合影像創作與社區參與,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與社區互動,觀察並挖掘地方產業的內涵,不只是提升學生的影像敘事能力,同時強化運用鏡頭記錄與詮釋的實務經驗。

 

大葉大學學生參訪茶悅杉林

雲林社區發展協會張志銘總幹事感謝大葉大學USR計畫對社區的協助,結合高等教育專業知識與資源,培訓社區自我經營人才,發展觀光行銷,吸引外來資源與人流,邁向永續發展。

 

大葉大學學生拍攝竹山特色

計畫主持人、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李世傑教授指出,大葉大學長期耕耘茶學教育,致力於培育茶產業的科學化與創新化人才,是臺灣茶學領域的重要推手。竹山地區雖擁有優質茶葉與豐富自然資源,卻面臨不知道如何行銷的困境,因此計畫特別結合課程,希望藉由青年學子的創意,將地方資源轉化為兼具美感與溫度的旅遊體驗,透過作品讓更多人看見茶鄉的生命力,以及未來地方發展的多元可能。

大葉大學學生到竹山雲林社區發展協會與居民互動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大葉大學帶領小朋友開心體驗蛋黃酥製作

 

皇家菁英美語員林怪獸分校到大葉大學烘焙學程體驗蛋黃酥製作

大葉大學帶領小朋友開心體驗蛋黃酥製作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皇家菁英美語員林怪獸分校特別與大葉大學合作,24日下午舉辦中秋月餅製作體驗活動,由烘焙暨飲料調製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蔡振彰指導,小朋友親手製作蛋黃酥,現場香氣四溢,小朋友們開心地說要把月餅帶回家跟爸爸媽媽分享。

 

剛出爐的蛋黃酥香氣四溢

大葉大學烘焙暨飲料調製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蔡振彰示範蛋黃酥作法,並讓小朋友們分組實作,把餅皮桿開,包入豆沙內餡與鹹蛋黃,接著塑形,學習烘焙技巧同時培養實作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烤箱出爐的成品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大葉大學烘焙學程蔡振彰老師示範蛋黃酥作法

皇家菁英美語員林怪獸分校負責人陳柔靜表示,適逢中秋節,主題課程特別與大葉大學合作,謝謝烘焙暨飲料調製學士學位學程帶給小朋友豐富的學習體驗,不只是讓孩子們體驗到烘焙的樂趣,還可以把學到的東西與生活連結。

 

大葉大學烘焙學程學生帶領小朋友體驗蛋黃酥製作

參加活動的Joan小妹妹開心地說,這是她第一次做蛋黃酥,大家一起包餡料好好玩,剛出爐的月餅特別香,她要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吃。

 

大葉大學烘焙學程學生教小朋友如何做蛋黃酥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