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大葉大學視傳系學生再締佳績, 偶動畫「紅球」榮獲「2011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數位動畫類金獎



大葉大學視傳系學生大展身手  偶動畫「紅球」揭示忘本議題
榮獲「2011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數位動畫類金獎

    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繼今年畢業生以設計作品「視界交互」與「七原罪(SALIGIA)」,囊括兩項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後,近期再創佳績。現就讀視傳系大四的王妤安、陳志育、羅鈺樺、曾斯含四人,共同創作的偶動畫「紅球(Red Ball)」,榮獲「2011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數位動畫類金獎。

「紅球(Red Ball)」設計團隊之一的曾斯含表示,他們選定「忘本」為動畫主題,原先故事大綱以拾荒老人為描繪對象,經過多次討論修改,最後結合奇幻風格、七原罪、藝術史等元素,透過「紅球」代表慾望,表現人類追求目標的過程與變化。同學們為了作品的品質與完整性,還在校外租了一間空房間當攝影棚,課程結束後依然持續投入「紅球(Red Ball)」的拍攝,甚至多花了一個月的暑假時間來製作。

人偶與場景布置皆出自同學之手,牆壁上滿滿的手指套,隱喻著人內在的愛慾以及騷動
另一位組員羅鈺樺也補充說明,此部偶動畫以玩著紅球的小男孩開場,隨著紅球的滾動,小男孩會進入不同的空間。動畫中共出現4個房間,第1個房間是全白、無雜物的,象徵「純粹」。第2個房間是「好奇」,房間中有一雙大手,小男孩和大手的互動,代表人對環境的好奇,以及外境的拉扯。第3個房間充滿手指套,當小男孩碰觸到牆壁上的紅色指套,所有的手指到都會跟著擺動,隱喻著人內在的愛慾以及騷動。第4個房間取材自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房間中的第1幅畫改編自馬格利特知名畫作「不忠實的事物」。馬格利特的畫是畫布上畫了煙斗,下方卻寫著「這並不是煙斗」,「紅球(Red Ball)」房間中的畫,則畫著一顆紅球,下方寫道「這並不是紅球」,隱喻著眼睛所見並非事物本質。最後,小男孩放棄原先的圓形紅球,改拾起地上的方形紅球,回到白色房間繼續玩球,揭示了慾望的循環。

    擔任此次動畫操偶師的陳志育同學說,偶動畫的動作不容易控制,最困難的地方是動作與情緒的搭配,以及如何把情緒傳達給觀眾,拍攝前他都會先練習,思考如何以人偶的肢體語言表現情緒。

同學展示「紅球(Red_Ball)」中出現的畫作,該畫改編自馬格利特,畫著一顆紅球,下方卻寫著「這不是紅球」,隱喻著眼睛所見並非事物本質
負責人物設定的王妤安則強調,不僅人偶動作由同學構思完成,人偶造型也出自同學之手,衣服是同學手縫的,頭髮更是大家合力一根一根貼上的。此外,人偶骨架外包覆的油土很容易裂開,拍攝過程中他們為人偶的關節補了很多次妝。

    「紅球(Red Ball)」創作團隊指導老師同時也是視覺傳達設計學系講師的馮偉中指出,「紅球(Red Ball)」其實是同學大二基礎動畫課程的期末作業,雖然是課堂作業,但同學們非常用心,各方面都處理得很細膩,甚至把過去課堂學到的美術史、裝置藝術、現代藝術等概念都融合進動畫裡,因此面對眾多學校的畢業製作作品較勁,仍能脫穎而出,獲得金獎的肯定。

拍攝前同學反覆練習,構思如何運用人偶動作表現情感
老師認為,「紅球(Red Ball)」充分掌握偶動畫的特質,運用了最少的人物,結合最精鍊的空間,將意圖探討的人性問題轉換為視覺畫面,清楚呈現主題。縱使沒有台詞,依舊能提供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充滿哲思與內涵。他還說,有時候設計作品不需要太多說明,看不懂也是一種解讀的可能。

2011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視傳系學生表現亮眼,共有6件作品入圍數位動畫類。日前公布決選結果,現就讀大四的王妤安、陳志育、羅鈺樺、曾斯含,以「紅球(Red Ball)」一舉拿下數位動畫類金獎,今年的畢業生也傳回捷報,李秉政、許漢文、高慈敏、李姿儀的畢業製作「狄德羅的籠房」,以及蔣承翰、林子勛、陳澤生、顏竹君、俞兆隆、柯慧玲的畢業製作「合子」,都榮獲數位動畫類佳作。這些得獎作品都會參與目前台北盛大舉行的「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1022日至30日於世貿1館展出。

大葉人影音新聞---全國百位高中職校長齊聚大葉大學,盛讚大葉成長活力與產學成果



「高中職校長專業成長研討會」  百位校長齊聚大葉大學
針對教育政策與教育優質化等議題進行交流

    由大葉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承辦的「高中職校長專業成長研討會」, 1021在大葉大學舉行,約有百位高中職校長蒞臨參加。此次活動邀請了教育部常務次長陳益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蔡培村等教育專家,講演當前教育政策趨向、高中職教育優質化、校長領導與專業發展等議題。(相關新聞閱覽連結)

大葉人新聞網FB專頁